为什么要看徽州古建筑? 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成就也就更为辉煌。 而在中国建筑中,徽派建筑无论是建筑体量还是功能文化都是别树一帜的,影响面之大、之广、之精彩是继中国皇家建筑之外最清新靓丽的一道风景。
民居,祠堂,牌坊被誉为徽州“三绝”,西递古村遗存的“三绝”代表性强,等级高,历史悠久。 西递,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西递是个有960余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镇,以其保存完好的富丽多姿的明清民居而著称于世。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5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前十名,全国20个黄金周预报景点之一。1999年12月与宏村一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初冬时节不是欣赏西递的最佳时候,她的最美在三月,油菜花开遍山野,那是白墙青瓦金灿灿的世界。或者是在金秋,那是白墙青瓦红彤彤的世界。 对于960年的古村,来看风景是不是有些太肤浅了?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徽派建筑的“三绝”在这里会得到最完美的诠释。
来到村口,远远的就可以看到西递的标志景观——刺史石牌坊。石坊建于1578年,高12.3米,宽9.95米,全部以质地坚细的“黟县青”石料建成,雕刻精细,流檐翘角,盘龙漏窗,造型逼真,古朴传神。 石坊主人是曾任胶州刺史的胡文光。胡文光西递村人,于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中举,担任过万载县的县令,筑城墙,修学校,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后经巡抚推荐,担任了胶州刺史兼理海运。以后官升至荆州王府长史。明荆州王又授胡文光以奉直大夫、超列大夫的头衔。 明万历六年(1578年),皇帝批准胡文光的乡亲建了功德牌坊,以表彰胡文光在任上对民众做的善事。石坊上部有恩荣两字,载明了牌坊的地位。
在封建社会里,牌坊是崇高荣誉的象征。树牌坊是彰德行,沐皇恩,流芳百世之举,是人们一生的最高追求。牌坊从建造的目的看,大致可分为:表彰宦绩政声,旌表孝子义士,旌表节妇烈女,作为里、院、墓道的门房等。在古徽州有着悠久的修建牌坊的历史,大牌坊在文革时遭到了破坏,西递村曾经有十三座牌坊,只剩下刺史石坊有幸保留了下来,而同为历史名村的宏村、南屏、卢村都没有石坊,使徽州“三绝”少了一项而留有遗憾。
海内十分宝,徽商藏三分。 在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中,有两种民营经济体系是不可能被埋没的,一个是晋商,另一个就是徽商。
徽州地少人密,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园”之说,于是“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也因此造就了徽商的鼎盛,历经风风雨雨,雄霸中国商界将近400年。
而徽商的经济贡献在它的宅院中就可以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他们挣了钱,通过盖房子来光宗耀祖,最具代表的当然是“三绝”,如果你能在某一个古村、古宅看到这“三绝”,那一定会是真正的徽州,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就是这样的古文化村。
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文风昌盛。 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至今尚保存古朴典雅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4幢、牌楼1座。村里的古巷建筑和路面采用大理石铺砌,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使游客如置身迷宫。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西递这种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
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这也许是古徽州建筑设计师们为什么要将这种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动机。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做官”这一理想的追求。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的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而从高处往下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
西递古民居内大都设有“天井”,这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天井的设置,一般三间屋的天井在厅前,四间屋的设在厅中,起到采光、通气的作用。因过去徽商巨贾为了藏富防盗之需,其住宅大都建有高大封闭的屋墙,很少向外开窗。
设置天井,把大自然融入屋中,使“天人合一”,足不出户,也可见天日。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商人以积聚为本,总怕财源外流,造就天井,可“四水归堂”,即四方之财如房顶上的雨水,汇集于天井内,不致于外流他家,俗称“肥水不外流”。
据介绍,古村的形状是一条船,借助无人机飞到500米上空鸟瞰古村,我感觉更像是一条游弋的鱼儿。一栋栋古民居像一片片鱼鳞,鱼嘴处是月湖和石坊,两条清泉小溪在鱼肚上。 鱼在中国象征着平稳、喜庆和繁荣,西递古村的鱼形状表达了美好的祝福之意,年年有余,吉庆有余,鱼跃龙门,这是吉祥之地。
祠堂是民居的一部分,在徽建中它又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在西递古村现存有四个祠堂,最大的的是胡氏宗祠敬爱堂。 敬爱堂,原为西递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住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火。清乾隆年间重建时,因胡氏子孙繁衍,渐趋旺盛,遂扩建为宗祠,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
敬爱堂门楼飞檐翘角,气宇轩昂,是我见过的最大最壮观的祠堂。一进大门,是长方形的天井合院,供采光之用。上庭梁上悬挂彩灯。中门樱花枋上高悬“敬爱堂”楷书匾额,赫然醒目。 “敬爱堂”名寓意深远,既启示后人须敬老爱幼,又示意族人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作为宗祠,一直是议商族事之室,兼作族人举办婚嫁喜事,教斥不肖子孙的场所。如有不孝儿孙为非作歹,做了违反族规的坏事,轻者当众批评,责令检查,重者开除祠堂,不得姓胡,并当场从享堂里取走其祖父、父亲的神位焚火烧毁,随之,族长当众宣布,今后他家嫁女儿不得在祠堂内上轿,讨媳妇也不准在祠堂里下轿。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这是在胡氏祠堂中看到的一副对联,一直以来,胡氏家族一直把“孝”列为人伦之首。在敬爱堂的后厅悬挂着有一个斗大的“孝”字,这个“孝”字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书。细看此字,集字画一体,字中有画,画中有字。上部像一个仰面拱手作揖跪地、敬孝长辈的俊俏后生,而后面则是一个猴子的嘴脸。能敬孝长辈则为争气儿孙,反之就是返祖,退化为猴子。其教育意义极为深刻,悬挂着敬爱堂里,又极为贴切,符合环境。
胡氏宗族除了教育训诫子孙外,最重要当然还是祭祀祖先。自1901年开始,西递的祭祖活动一年三次,即清明节上坟扫墓,农历七月半和腊月二十四“小年”拜祖宗(父母和祖父为祭祀对象,曾祖父以上老祖宗一般不再祭祀)。 在胡氏的族规中要求:胡氏子弟不分贫富都必须读书,如有困难,本房头应在族田收入中予以资助。不论入仕为官还是从商经营,都要把文化列为首位,把“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作为做人的终生标准。
这个初冬,我从玉山、婺源到黟县的半个月一直是在阴雨中,离开西递的傍晚天突然开了,还出现了红云,这是西递古村给我镜头中留下的美好记忆。 油菜花籽已经播种到大地中,再过四个月春回大地时这里将会是另一种景色,粉墙黛瓦与金色的花海相得益彰,而我更愿意让朋友们多看看这徽州“三绝”。
古徽州钟灵毓秀,文化积淀非常深厚,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有人把这里比作诞生了孔子孟子的山东曲阜和邹城,称徽州为“东南邹鲁”,这是对徽州最好的褒奖。
遇见亦是美好,尘封便已倾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