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风景如画] 布达拉宫,离天空最近的宫殿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9 1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参观布达拉宫除了要提前预约时间,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1、要比预约券上的时间提早1-2小时到,因为进入布宫会有三次检票,而上面写的预约时间其实是要达到第二次检票的地方,如果那个时间超出了,就不让进入了!2、务必带着身份证!每次都需要身份证一起检验。
  第一次进大门的安检会像机场安检一样严,不让带的东西比机场安检还多,比如打火机、香烟、刀具、瓶装水、防晒喷雾、氧气瓶等等,不过可以自己带杯子,杯子里可以有饮用水。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简单地说,东侧(上图右侧)白色的白宫是曾经西藏地区的统治者达赖喇嘛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左半部分叫“扎厦”,是服务于布达拉宫的僧众们的住所,最多时居住着25000多僧人。因它的外墙也是白色,所以通常被看作是白宫的一部分。中间红色的红宫是举办重要宗教活动的场所,由各种经堂、佛殿和八位达赖喇嘛圆寂后的灵塔殿组成。这就是为什么说,布达拉宫是政教合一的古代宫堡建筑群。
  目前布宫开放的只有右侧白宫和中间红宫的一部分,大概也就只有整个布宫的10%,但依旧很大,殿室众多,如果没提前把功课做扎实了,没个导游真的不知所云。好在游览线路很固定,没有回头路,不会迷路。

  进了第一道门,便是布达拉宫脚下的雪城。藏语“雪”意为下方,“雪城”即城堡下方的村镇。曾经的拉萨城可没有现在这么大,无论是地方政府的办公地,还是贵族官员的宅院,亦或是百姓、工匠、农奴的住所,都在布宫山下正面的这片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的范围内。

  如今的雪城开放了八处,分别是:珍宝馆、西藏新旧对比展、雪巴勒空(旧西藏地方政府政治、司法、税收和为达赖及其随侍官员提供服务的办事机构)、龙夏宅(旧西藏地方政府俗官贵族龙夏•多吉次杰居住的地方)、堪苏宅(旧西藏地方政府僧官阿旺旦增居住的地方)、造币厂、雪监狱和羌仓(粮仓)。
  在预约时间之前,可以在雪城看一看,但千万记住,不要超过预约时间,否则就因小失大了。

  正在珍宝馆里看,结果发现快到预约时间了,赶紧去第二道检票处,从那里向上爬便可以进入白宫。也就是说,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正式进入到布达拉宫了。

  布宫虽是1300年前,西藏历史上最具传奇的藏王松赞干布初建的,但并不是如今这个规模。上一篇参观大昭寺时我们说到过,公元633年,17岁的松赞干布在征服了雪域高原的各个部落后,迁都逻些(今拉萨),在这座形似一头安卧的巨象的红山上修建起了自己的王宫。为了巩固政权,他还在这里迎娶了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和我们大唐的文成公主。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布达拉宫有999间房,加上山上的修行室共一千间。年轻有为的松赞干布在这里创制了藏族文字,引进大乘佛教,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行政、军事以及度量衡制度,开创起了吐蕃王朝的新篇章。
  在藏人心中,他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所以他所居住的宫殿也就成了观世音菩萨的道场。“观音道场”即是藏语“布达拉”的含义,而“布达拉”也是来自古印度梵语的音译“普陀”。藏传佛教的信徒们朝拜这里,就是在朝拜观世音菩萨。

  西藏人有一句格言,“春天的日子忽冷忽热,人的一生有苦有乐。”不光人,连红山上的这座王宫也不例外。兴旺了两个多世纪的吐蕃王朝在九世纪中叶四分五裂。之后的六百年里,随着西藏的政治中心移至萨迦,布达拉宫也在战火和雷击等自然灾害下日渐缩小和破败,甚至一度被纳入大昭寺作为其分支机构管理。
  公元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在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的武力帮助下,成为西藏地区新一代政教合一的领袖。三年后,他决定在红山上重建观音道场——布达拉宫,不过当时他只修建了白宫部分。
  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第巴(达赖的总管)桑杰嘉错为了以达赖的名义号令西藏和蒙古,诡称其坐静闭关,秘不见人。八年后,他开始在白宫中央的凹处修建红宫。为了使两者结合的天衣无缝,他动用了七千名能工巧匠,历时四年才完成。红宫建成后,桑杰嘉错并没有标榜自己的伟大功绩,而是立了一块无字碑。
  这无字碑就在第二处检票后向上步行不远处,只是高原本就缺氧,加上爬坡,走上十分钟就非常累,所以多数人到了这无字碑也都会停下来休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1 13:32 , Processed in 0.15874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