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笼之乡。遇见苗妹。千竹万签。根根化笼。美美民族风儿。浓浓非遗范儿。这里是黔东南_丹寨_卡拉村
“卡拉鸟笼”是贵州省丹寨县卡拉村制作而得名,卡拉村是少数民族苗族村落,在苗语里卡拉是好的意思;卡拉苗寨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古老传统手工编织鸟笼专业村寨,其编制的鸟笼远销国内外,编制技艺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2007年,卡拉村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鸟笼编织艺术之乡”。
村长家的儿媳妇。巧手能工小美人。
卡拉鸟笼制作工艺复杂,要经过砍竹、破竹、除湿、定型、编织、上色等十几道工序,第一步就是从选料开始。 贵州当地由于气候湿热、雨量充沛,非常适合竹子的生长。制作鸟笼一般选用竹梢挺直,无病虫害,竹龄在三年以上的竹子,除3月到5月竹笋生长期外,其余时间均可采伐。卡拉鸟笼的制作要选用楠竹和水竹两种材料。楠竹硬性较强,主要用来做笼圈,当地人叫做笼箍,竹节长的为上品,一根楠竹大概可以做十个鸟笼的笼箍。水竹柔韧性好,主要用来做笼丝,竹节最低不能低于35公分。无论楠竹还是水竹,青皮的竹子要比黄皮的更结实耐用。由于在选材上都使用本地优质的材料,因此卡拉鸟笼具有不干裂不变形的特点,挑选出合适的材料后,要用蔑刀进行破竹这道工序。破竹,用力讲究稳和准,将竹子分片以便用来做笼箍和笼丝。破竹后需要把做笼丝的水竹放进大锅里蒸煮,进行除湿定型。经过蒸煮之后,竹料会变得更加柔韧,不易生虫。在所有鸟笼制作的工艺流程中,这是最重要的环节。温度的掌控需要非常精准。温度过高会使竹丝发脆,容易折断;温度过低,则达不到除湿和防蛀的目的。为了保持鸟笼的坚固耐用,卡拉村的村民在蒸煮的过程中会加入一些当地的草药,至于配方则是保密的。 在制作过程中,经过削料之后,就要开始进行笼箍的制作了。这道工序比较费力,无论是底圈还是顶圈,都要将竹条沿着钢圈模内侧盘卷,是竹圈层间尽量不留空隙。在卡拉村里,这项工作只有男人可以做,而女人通常负责拉丝打孔等。圈好的竹条还要用绳子逐段捆紧,挂在背阴处晾干定型。进行拉丝前,要先用刮刀刮去表面的蜡质层,将竹条一端削尖,直径按照鸟笼的大小而定,一般为两至三毫米。插入拉丝板的小孔里,用钢丝钳夹住露出的尖端,用力将竹条拉出板孔,反复拉几次,就可以做成编织鸟笼用的竹丝。鸟笼编织要从顶部开始,为了保持笼身的平衡,要先从四个方向各穿三条笼丝,笼圈上留出两公分的长度。穿好所有的笼丝后,利用手掌的弯度,把笼圈挤压到顶部。穿完底圈之后,再用刮刀做一个夹击用的竹签,将笼圈底部多余的竹签去掉。穿过底部的笼丝之后,最后一到工序就是编织笼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