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科考笔记《蒙古国纪行》生动记录草原之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3-2 0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蒙古国纪行》 罗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年夏的蒙古国考察,是一次以中国学者为主、多国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的蒙古历史考察之旅,历时14天,行程2800公里。考古学者罗丰以详实丰赡的旅行笔记为基础写成此书,生动记述了一行人的甘苦和收获。一路上作者笔不离手,不放过点滴的个人感受和生活细节,他追摩前辈科学探险学者的风范,悉心记录游牧生活特有的风土人情,壮丽苍茫的草原美景,以及先民留下来的鹿石、碑铭、遗址、墓葬等,配合大量照片、手绘图片,使这部纪行成为一部难得的科考笔记佳作。

  作者对学术旅行的记述有骨有肉,特别是对于考察行程中诸多细节的描写,对蒙古国社会、经济、民生的细致观察,呈现出一部出色的考察记应有的风貌。本书的意义还在于,中国读者对于蒙古国所知甚少,随着近年来中蒙两国社会、经济交往加深,本书对蒙古历史和现状的记述可以满足中国读者的浓厚兴趣。

  作者简介

  罗丰,1962年生,1978年入宁夏固原师专中文系,曾供职于宁夏固原博物馆、宁夏博物馆,现为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从事北朝至隋唐历史考古、春秋战国时期北方青铜文化及北方游牧民族考古研究,著有《胡汉之间——丝绸之路与西北历史考古》等,获全国文博考古最佳论著。

  相关评论

  2006年我在哈佛访问﹐不得不忍痛谢辞蒙古国考察这一难得的机会。如今此书出版,书中见闻让我感羡不已。罗丰不仅是一位考古学者﹐更是一位典型的知识人,渊博而不囿于学科﹐对周遭的人、事﹑物,认知十分敏锐﹐因而常有独到创见,并时作惊人之语。这本综合记游﹑学术﹑怀古﹑思今的旅行杂记﹐最能表现我所认识的作者。同时,本书也能让我们体认﹐“跨界旅行” 何以能够产生巨大的思想激荡与文化冲击。——王明珂

  读罗丰此书,仿佛多年前那个多雨的蒙古之夏,那种白天坐车飞奔,晚间在草地扎帐篷的野外生活,猛然间都在眼前重现。伊德尔河边飘着迷人药香的艾蒿,金色落日下的乌里雅苏台古城,末世般的火山熔岩景观,以及我们借助头灯,一边听雨滴敲打帐篷,一边写考察笔记的那些草原之夜。往昔已是异乡,因了这些文字,往昔都是美好。——罗新

  前言

  这本小册的形成,完全有赖于朋友的多方督促。除去学术会议,我曾有过为数不多的几次国外旅行。当然,如罗新兄所言,这些旅行都是以学术的名义。在横跨欧亚大陆的伊斯坦布尔大桥旁,吃过对我来说至今难忘但并不大的一条鱼,至于价格现在说出来还有点吓人;伊朗名城设拉子地毯店幽暗的灯光下,翻淘着华丽无比的波斯地毯,回程中我们遭遇几位尽职警察的问候和护送;在游人如织的纽约第十二大道旁斯特兰德(Strand)旧书店里,我们共同见识了墙上赫然写道:本店的书籍有18英里长。使我深深感受到,号称以书籍为志业的人,仅在一个旧书店面前就显得多么微不足道。2006年夏,我们又结伴而行。

  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出发,向西,来到蒙古时代的帝国首都哈拉和林,涉过著名的图勒河。向北去了乌里雅苏台,一个清代建立的军事城堡。沿着草原道路西行,随着绿色的愈见稀疏,向南穿过戈壁阿尔泰,让有些人魂牵梦绕的阿尔泰山横亘目前。最后,我们从新疆的青河塔克什肯口岸入境归国,结束长达3000公里的野外旅行。

  以前的随意游荡有所区别,本次考察活动,罗新兄谋划了好长时间。从人员构成、野外路线,到交通工具、行囊装备、沿途食宿,都有考虑,想得仔细周全。整个活动历时半个月,过程中除我小有波折,全队并无大的周折,大家兴尽而归。

  过往的旅行,我只有简单的记录,并无详尽的笔记。蒙古国考察略有不同,我觉得属于半专业考察,应该有合乎一定水准的日志,方可匹配,不虚此行。考察伊始,便将沿途所见与考察活动的大致情况,分别写在两个笔记本上。科布多会议上,大家群情激昂地领取了写作任务。回来后,却都是忙人,年复一年,大都不曾兑现诺言。在遭到罗新兄一本书序文中公开批评后,我有点挂不住,翻箱倒柜,找出笔记,翻开照片,又查点资料,每日抽空整理一点,断断续续持续两个月。事遇偶发,停下。一停又是多年。眼下,至那次活动已近十年,近日才腾出手来,续完。当时清晰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忘了许多。印象最深的只有蒙古医院和睡帐篷时脊背的酸痛。好在主要以整理日记为主,尚能勾连成一个完整的过程,方有当下的模样。

  细说起来,我们对周边的兴趣并不大,尤其是那些落后于我们的国家。蒙古,就是典型例子。在对欧美包括日本的城市如数家珍的国人眼里,对自己的左邻右舍却置若罔闻。我们经常开玩笑,国人所知蒙古有两个地名,一是乌兰巴托,另一叫温都尔汗。前者拜小学教育所赐,后者则是一个著名的坠机案发生的地方。

  蒙古,是一个值得现代中国关注的地方,与它的联系,可上溯至数千年前。强盛的蒙古帝国,从那里兴起,横扫欧亚大陆。百年前还是中国人的属地。过去是故土,现在是他乡。汉文化的影响消失殆尽,仅仅用了几十年。逝去的百年,蒙古发生的事情,超过以往许多世纪。又过了些年,我们步许多人的后尘,来到曾经熟悉的陌生国度。我们短暂来过,记录下一孔之见。


沙发
发表于 2018-3-2 21:21 | 只看该作者
蒙古,曾经的故土,离开祖国真让人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7 08:07 , Processed in 0.09896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