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 沈琳:多学科会诊给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复制链接]

 成长值: 22360

绿铜v3_04绿银v3_04灰金v1_05紫铜v1_05绿金v1_01紫铜v3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4-17 1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 / 干玎竹 编 / 袁月
【搜狐健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是一名肿瘤内科的医生,她所接触的都是临床上诊断比较晚的癌症患者。普遍观念认为,得了癌症很不幸,得了晚期癌症就更不幸了。然而沈琳说,这个理念该变一变了。
那么如何战胜癌症?
沈琳介绍,多学科会诊模式(MDT,Multidisciplinary Team)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诊疗模式,新研发的抗癌药物又可以提供非常好的机遇。她希望,肿瘤患者和家属在抗击癌症的路上可以更加有信心。
目前很多科室都可以治疗肿瘤。我国肿瘤患者目前普遍的诊疗模式是,谁第一个接诊患者就谁看,外科接诊外科看,内科接诊内科看,中医接诊中医看。患者在这样的治疗模式下,有可能接受重复检查、过度治疗、非恰当治疗、或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而MDT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法。沈琳说,MDT诊疗模式,让患者的治疗不再是随机的,而形成了一种合作机制。这种机制是以患者为中心,多个学科都来参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一个总的治疗决策和治疗的安排。这种形式能够贯彻执行的话,可能会减少现在的这种治疗的不均等,以及学科和病理之间的壁垒。
肿瘤是一个全身性疾病,特别是对于中晚期的病人,其治疗涉及到各个学科。现在的肿瘤精准医学已经发展到分子水平、基因水平,将来还有蛋白修饰、调控等,分类越来越细,越来越精确。涉及到临床关键问题的基因层面的内容,单靠临床医生很难解释清楚,因此未来的MDT模式,不单要包括临床学科,或者临床的一级学科,还一定要结合生物信息学的特征,要让分子生物学家和生物信息学家参与其中,才有可能给患者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MDT的成员应该包括内科专家、外科专家、生物学专家、放疗科专家、病理学家、介入放射学家、核医学专家、影像学家、内镜及其它相关学科医生,伴随治疗的临床诊断、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以及随访、调整等整个流程。
其实,MDT的诊疗模式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被写入了法律,每位肿瘤患者必须经过MDT诊治。
沈琳介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始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讨论模式的医院之一。在MDT的开展过程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团队成员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MDT的组织和讨论形式。例如建立微信平台,在讨论开始之前即报告需要讨论的病例,以方便参会专家提前查看病人相关资料;利用该平台对疑难病例进行即时讨论,甚至平台内还加入了外院的相关专家,共同参与,明显提高了效率。在消化道MDT的基础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还为一些特殊少见的瘤种成立的单病种MDT讨论团队,例如本院的神经内分泌肿瘤MDT团队,定期开展病例讨论和学术分享活动,多次以团队形式参与国内神经内分泌肿瘤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
从价值医疗角度来讲,MDT实现了患者的利益最大化。根据已有的经验,经过MDT治疗的患者,极少发生医疗纠纷。国际上有很多患者从MDT中获益的报道,包括直肠癌患者在保肛、局部复发率方面的明显改善,以及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生存率方面的显著改善,这些已经被循证医学研究所证实。
在MDT讨论的过程中,医生也会提出一些临床解决不了的问题,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出一些科学问题。也就是说它不单纯是针对临床上的每一位患者,还会根据这一段时间的MDT诊疗中总结出来一些共性的问题来进行探索,来进行群体的解决,为我们以后再遇到的这些病人再提供进一步的治疗决策。所以,MDT不仅只是帮助病人获得最佳治疗方案,也可以提高医院学科的发展。
沈琳最后呼吁,请患者信任医生,医护人员会尽最大的努力跟你们一起来克服肿瘤,战胜疾病,赢回幸福生活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4-28 08:07 , Processed in 0.850021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