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2019年,中国科学界哪些事值得我们关注? [打印本页]

作者: iamkfeng    时间: 2019-2-26 22:37
标题: 2019年,中国科学界哪些事值得我们关注?
 “科学”与“技术”两者的联系在哪儿都不容置疑,恰恰是两者的区别,在中国或许更值得强调。
  在中国的语境中,我们已经习惯了使用“中国科技”或“中国科技界”,很少使用“中国科学”或“中国科学界”。把“科学”与“技术”分开说,似有分割两者的嫌疑,然而两者的联系在哪儿都不容置疑,恰恰是两者的区别,在中国或许更值得强调。100年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旗帜之一的“赛先生”,随着“五四运动”的兴起,帮助科学在中国大地萌芽。然而时至今日,科学在中国这片大地是否扎下了根,还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鉴于此,本文将侧重从中国科学界的角度,谈谈2019年值得关注的十件事儿。
  01 说不尽的评价制度
  在科学共同体的努力推动下,2018年科技评价制度的改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反四唯”之风吹遍祖国的各个角落。社会各界的努力有目共睹,令人欣喜。然而学术生态的改变非一朝一夕之功,期待立竿见影的效果显然并不现实。在重视人才的幌子下,人才帽子不仅未见贬值,似乎还愈发受到热捧;国家奖励制度的改革最多也就是雷声大,雨点小。评价制度改革任重而道远,2019年将会有哪些进步?
  02 基金委改革即将起步
  经历了2018年初与科技部的合并 [注],科学界最为关切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能否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令人欣慰的是,基金委似乎依然还是原来我们熟悉的基金委。不仅如此,新一届的基金委还大胆推出了基金改革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三大清晰的改革方向:资助导向、评审机制和学科布局。其中第二项改革内容与科技评价制度的改革遥相呼应。基金委2019年改革试点即将隆重推出,更多举措令人期待。
  (注:2018年3月,国务院颁布机构改革方案。方案第八条为: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将科学技术部与国家外国专家局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科学技术部对外保留国家外国专家局牌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改由科学技术部管理。)
  03 民间力量承载期盼
  由民间发起的“未来科学大奖”已经评选三次,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中国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的西湖大学正式成立,承载了太多的期盼。由腾讯基金会投入10亿元人民币发起的“科学探索奖”2019年将推出首批50名受资助的青年科技人员。这种由“科学家说了算”的评审方式会评选出什么样的人才?会不会对官方的评奖体系形成冲击?又会不会成为另外一顶被高校认可的高价帽子?无论如何,中国的科学发展无疑需要更多来自民间的力量。
  04 国家实验室能否打破寂静
  近年来,中国科学界对国家实验室的建设给予了颇多关注,但其发展现状仍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个中缘由恐怕非局外人所能说清。另一方面,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规模与格局已多年未变,怪不得有人说这有点像挤公共汽车:“没上车的希望挤上车,上了车的不希望再上人。”最新公布的2019年科技部党组一号文件中提到要“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如何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能否适当增加一点规模?
  05 航天与大科学装置在前行
  中国航天今年将再迎高密度发射。其中,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将实现月面无人采样返回,行星与地球科学家能否依靠这些宝贵资源,提出重大的科学问题?
  上海的张江国家科学中心、北京怀柔科学城以及深圳、合肥等地将有一大批大科学装置(如上海光源二期、北京光源等)建成或者开工建设。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体现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大科学装置必然对开放与科研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们又将如何助力中国科学腾飞?
  06 中美关系影响几何
  自从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科学界的发展就离不开外部世界。2018年,中美关系磕磕碰碰,经贸争端牵动全球经济。这之中,高技术的竞争无疑是绕不开的话题,本该没有国界的科学交流也不幸中枪。中美关系的发展对2019年中美科学交流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07 科学出版路在何方
  就在中国科技期刊还在一直苦苦探索自身发展的同时,2018年我们听到的最好消息是:欧盟强力推出科技文献开放获取政策(“S计划”),中国表达了坚定的支持,然而反对与质疑也如期而至,就连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Marcia Mcnutt(2019,PNAS)也表达了对“S计划”对学会出版期刊冲击的严重担忧。2019年,开放获取能否获得更多国家的支持?国际期刊出版巨头会如何应对?中国的支持如何变为具体的举措?中国科技期刊能否借势改革、发力,在巨头的夹缝中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08 科学道德与伦理建设永远在路上
  过去一年可谓喜忧掺半。科研不端行为日益受到关注:动真格的处理有之,不痛不痒的处理亦有之,其中当然少不了更多“家丑不外扬”的中国式的和谐与庇护——无论如何我们离“零容忍”的目标显然还差之甚远。“贺建奎事件”再次敲响了科学伦理的警钟,问题真的很紧迫,而且就在我们身边。面对技术发展带来的科学伦理与社会文化的挑战,科学共同体与社会各界都尚需努力。
  09 科学精神与文化大讨论
  过去的一年,有关科学精神的讨论此起彼伏,年底时中国科协与北京大学共建成立了“科学文化研究院”。2019年,中国将迎来建国70周年和“五四运动”100周年。科学精神与文化的讨论还将受到社会更多关注。我们期待这样的讨论能够助力国民科学素质进一步提升。
  10 科学传播与科学谣言之争
  科学与谣言本是对头,不幸的是,科学谣言却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如同病毒一般形影不离,甚至还傍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各类谣言榜、辟谣榜如同抗生素,前赴后继,却怎么也打不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魔咒。科学共同体如何应对这样的尴尬?虽说国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是关键,科学传播工作者是否也应当反思,在充分享受了新技术带来的传播便利的同时,是不是也要先给自身“消消毒”,返朴归真,不给科学谣言以生长的土壤。
  以上罗列十条2019年中国科学界值得关注之事,纯粹为一管之见,顺序无轻重之别。在既辞旧岁,初入新春之时,写下这些也算是对今年科研界美好生活的些许期待吧。





欢迎光临 (http://zasq.net/~zazww/)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