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吴施楠 编 / 袁月 【搜狐健康】器官移植让很多原本走到生命尽头的人重获新生。在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器官捐献都是自愿的。据《每日邮报》最新消息,从2020年开始,英国将在英格兰实行新的器官捐献法案,如果没有特殊要求,成年人的器官都可以在死后直接取出,即将现行的“告知同意”制改为“默认同意”制。 新法案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受到了一名男孩的启发。 2016年底,Max Johnson年仅9岁,因为患有扩张型心肌病,他需要进行移植手术,换上一个正常工作的心脏来维持生命。但是肯捐献心脏给他的人却寥寥无几。Johnson就这样等待了足足9个月,直到因车祸去世的Keira Bell捐献了她的心脏。 (左: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Max Johnson,右:捐献心脏的Keira Bell) 2017年8月,Johnson进行了移植手术,换上了Bell的心脏,幸运的活了下来。 经历漫长等待的Johnson及其家人清楚的知道,一个合适的器官对患病的人有多重要。因此,逐渐恢复健康的Johnson在他母亲的帮助下,为了其他孩子生命的延续,发起了一项“选择退出制度”运动。 在给议员的视频信息中,Johnson说:“请修改法案……它将会拯救像我一样的生命。” Johnson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超过1000人有感于他的经历,报名参加了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的器官捐献注册,设立捐献器官的意向。 随后,因在推动器官捐献法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Johnson被授予英国勇气之子骄傲奖。 此次推出的最新法案Max and Keira's law,正是以受捐者Max Johnson和捐献者Keira Bell的名字命名。 英国当地时间3月19日,新法案Max and Keira's law获得最终通过,英国女王也已经御准。这就意味着,从2020年起,所有成年人的器官在死后都可以被取走,除非他们向国民健康服务体系提出特殊要求,如生前明确拒绝捐献等。 此外,新法案不适用于那些在英国生活不到一年的人或18岁以下的青少年以及没有认知能力理解这一变化的人。由于儿童器官捐献需获得父母或监护人的同意,因此,新法案也不会对儿童器官捐献产生影响。 实际上,早在2017年10月,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就曾宣布:英国计划在英格兰地区实施“推定同意器官捐献”制度。 这一决定也引发了众多争议。在《每日邮报》最新的一个报道下面,网友的留言已经超过500条,分享达到6.8万次。 不赞同的网友认为,这一规定是错的,应该由一个人选择捐献,而不是选择不捐献。 而赞同的网友则认为,死后身体能给别人所用,也是件好事。而且有很多等待器官的患者家属,对该法案充满了期待。 抛开赞同与否,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现阶段捐献的器官数量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的问题。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英国器官捐献等候名单上有6013人,去年至少有400人在等到合适的捐献者之前死亡。 还有研究发现,英国80%左右的人支持死后捐献器官的概念,但真正报名捐献的只有38%的成年人。而人死后大约只有1%的器官是可以被用来做移植手术的,加剧了器官的不足。 在中国,这些数字的对比更加明显。目前中国每年约有30万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的患者,但仅有1.6万多人有机会获得器官移植。虽然我国公民器官捐献数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患者数量庞大,器官严重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 因此,无论是在英国、中国,还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捐献数量与需求数量之间都存在严重不平衡。 如果新法案在英国实施,对成千上万需要进行移植手术的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每年可以挽救多达700人的生命。也正是因为如此,该法案一经提出,就顺利的通过了下议院和上议院。 此前,英国威尔士地区政府于2015年12月开始执行了“默认同意”制。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只有6%的威尔士居民登记不捐献。这就说明,绝大多数人支持死后默认捐献器官。据了解,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也有计划近年内实施类似改革。 在得知新法案通过后,Johnson对所有支持这项改革的人表达了感谢。在他看来,即使它只救了一条命,也是值得的。“我知道等待一个器官是什么感觉,所以我希望法律的改变让人们在未来不必等待那么久。” 当然,也有人表示,理论上说,“默认同意”制会极大增加器官捐献数量,但还没有证据证明单靠该制度就能解决器官捐献“供不应求”的难题。 据悉,在法案生效之前,英国将会举行一场公共卫生运动,向人们解释新规则会对自己造成何种影响。 对于默认捐献器官制度,你怎么看? 参考资料: https://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6813119/Opt-organ-donation-gets-royal-approval-law-20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