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风景如画] 探秘清西陵,这里还有一座永福寺

[复制链接]

督察勋章 - 督察勋章发书组 - 发书组

 成长值: 33120

绿金v1_01元婴成就紫铜v2_01紫银v1_04紫银v2_05宝血灵晶红铜v1_05紫铜v3_01紫铜v1_05绿铜v3_05紫金v1_01灰金v1_05蓝银v1_05灰铜v1_05绿金v3_05蓝铜v1_05绿银v3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0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历史,它总是一种孤傲的姿态面对世人,或残缺、或被质疑、亦或在是非争辩中争执不休,伴随着时光地递进,渐渐清晰、却也神秘、亦或更是让人琢磨不透。探访那些被尘埃覆盖的朝代,最恰当的地方莫过于皇室的陵寝,真正的走进它,透过岁月的薄雾、拨开迷乱的纱帐,去感受那朝代里恢弘的气势,去触碰那些你我都不曾停留过的时空,还有那朝臣君民之间依傍相成的守望,于苍茫无涯的时间中,那些所谓的勾心斗角、难缠的爱恨情仇也全都飞过黄色琉璃瓦的宫殿,落定于那一方尘土之中。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15公里处永宁山下的清西陵,就是这尘世间一处不可多得的乾坤聚秀之地,不然这雍正皇帝又怎会放弃清东陵在此选取陵址,也因此在这本就多疑的时代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改诏篡位”,有人说他“谋父逼母”,有人说他“杀兄屠弟”,还有人说他“好大喜功”等等,这或许是雍正另辟陵区原因,亦或不是。但是这于后人而言,真真假假又能怎样。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便是,西陵风水独好。历史倒退至雍正八年,雍正派恰贤亲王和两江总督通过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等一系列勘察,在易州境内永宁山下发现了上吉之区,称赞永宁山下的风水宝地为“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龙穴砂水无美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山脉水法条理详明,诚为上善之福壤。适符盛治之昌期,此天心之誉佑,默然非人力之相度偶遇也!”

  西陵地处永宁山主峰之下,连绵的山峰耸入云端,巍峨挺拔,烟云在山间缭绕,以此为靠山,怎会不震慑四方、雄伟磅礴呢。山是沟通天上与人间之间的桥梁,是最伟大的造化,山能够永远存在,就恰如皇帝的英明如高山日月一般永远同光。试问,又有哪个帝王会经得住如此的诱惑。如此风水宝地,为何不能迁陵址于此呢?

  天王殿。

  很多人都知道清西陵埋葬着清朝的四位皇帝,但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永福寺”。永福寺就位于泰陵东面四千米,这是乾隆皇帝为了纪念他的父亲雍正和生母孝圣宪皇后而建的一座佛教建筑,这座喇嘛庙主要作用是用来祭祀祈福的,现在已经是唯一幸存的皇家陵寝御用寺庙。

  永福寺周围松柏环绕,南面是四季长流的易水河,东面是皇家御用的行宫,这里原本有一座寺庙,永福寺是乾隆帝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建扩张而成的,寺庙红墙黄瓦,布局严谨,其实恢宏。

  据说,在永福寺建成之后,这里有很多喇嘛念经生活,主要是负责清西陵的祭祀活动,并且由北京理藩院管辖。在永福寺建成之后,在清朝曾经不断的进行维修改善,可惜在清朝末期,因为国力衰落,朝廷无暇顾及,再加上自然风雨的侵蚀,大部分建筑都破损坍塌,直到1986年国家专门拨款对这座寺庙进行了全面的修缮,我们才得以看到现在焕然一新的永福寺。

  可以说清朝皇帝一直都信奉着藏传佛教,在陵寝修建喇嘛庙,也是成为封建帝王巩固其统治思想和“敬天法祖”的法宝。满清一族在皇太极的时候,就非常重视西藏的局势。当时国家在明朝统治下,已经腐朽不堪,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风潮云涌。西藏当时也是各种势力并存,皇太极根据当时西藏的局势,将达赖喇嘛作为了主要的朋友,并愿意维持下去。在大清入关以后,顺治帝多次请达赖到北京。在1653年,达赖五世以及三千随从,终于从西藏启程到达了北京,顺治帝以最高礼仪接待,并给予重赏。达赖的一行不仅使清朝团结了西藏,而且也收获了其他少数民族的民心,满清对西藏地区的拉拢,对边境政策有着莫大的功绩。

  顺治帝对佛教的喜爱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他不仅羡慕出尘脱俗的僧家生活,而且非常喜爱董鄂妃。可是董鄂妃生的一个唯一的男孩却很小就夭折了,这令董鄂妃非常悲伤,年仅22岁就愕然病逝了。董鄂妃死后,顺治帝遭受了感情上的重大打击,整日都非常的悲伤。他用佛教葬礼仪式将董鄂妃火化,希望她能得到佛教的庇佑,他还为自己取了个法号叫“行痴”,甚至民间传说顺治帝为了董鄂妃去五台山当了和尚。

  在清朝的皇帝中,康熙是最开放、也是最学贯中西的一位皇帝。但是康熙帝的时候曾经爆发过“礼仪之争”。他对传教士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措施,下令将他们驱逐到了澳门。从此,开启了清朝百年禁洋教的序幕。这在另一方面,也保护了藏传佛教在国内的传播。

  雍正皇帝对佛教痴迷之心,是清朝其他皇帝无法相比的。他从小就喜欢读佛书古典,甚至自己编著了佛教禅宗语录。他字号“圆明居士”,一生广交僧侣,并在大师的指点下专心禅坐,突破了佛教中的“三关”,达到了很高的佛法境界。在雍正八年,雍正帝生了一场大病,为了治病保命,健康长寿,雍正帝便向各地寻访“术士”,从此也痴迷上了炼丹。在我国历史上,帝王们都祈求能长生不老,可惜先后有十五、六位帝王都死于了丹药中毒,雍正帝的早亡,很多史学家认为这与他过多的服用丹药,而导致铅、汞、硫、砷等矿物质中毒不无关系。他在当皇帝之前所居住的雍王府,在继位后改为了雍和宫,在乾隆时期更是被改为了喇嘛寺庙,一直流传到现在,不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并且有很多外地来的人专程来这里祈祷上香,许下自己的心愿,而且据说很灵验。

  永福寺牌坊。

  乾隆皇帝也信仰佛教,并且字号“长春居士”。他的一生六下江南,到过很多名山寺院,并且都会亲自题写匾额。他提倡用“周孔”的思想指导禅学,从而达到统一佛教的境地。在乾隆四十七年(1780年)七月,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会见了当时在西藏主持政务的六世班禅,并专门为班禅的一行修建了班禅行宫。班禅六世的一行也是来庆祝乾隆即将到来的七十大寿。六世班禅在北京宣讲了两个月的佛法,可惜突然患天花去世了,其实乾隆帝在避暑山庄接见班禅的一行就有防止他们感染天花的目的,这在当时也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悲痛。

  永福寺碑亭。

  到了嘉庆、道光的时候,这重视藏传佛教的政策才有所减弱,但在度过了“康乾盛世”以后,清朝的国力已经开始衰弱了。但清朝在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在满清主导下的藏传佛教有很高的凝聚力,这也使满族、藏族、蒙古族这三个民族在精神上达到了高度的联合,成为稳定边疆的政治工具,同时也成为巩固中央的一种手段。清朝的统治者,成功地利用宗教团结了我国北方边疆、西南藏族以及其他各民族,这对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团结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雄宝殿。

  在大雄宝殿正中的须弥座上有三尊佛像,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两边分别是燃灯佛和弥勒佛。

  释迦牟尼。

  十八罗汉。

  在永福寺的第二层院落中,分别是东西配殿,东面供奉着关帝像,西面供奉着观音菩萨。佛教把关羽列为了守护神,关于是一个几乎被神化了的历史人物,在清朝时期,历朝皇帝对也都非常崇拜汉朝名将关羽,抬高关于也意图造就忠顺的臣民,这个时期对关羽的崇拜几乎到了盛况空前的地步。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9 03:34 , Processed in 1.052219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