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图文并茂] 福建三明最美12大古村古镇,闽中山水人家古韵秀甲天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3-25 1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福建三明,你可以追寻历史的足迹,听一听她的故事;
也可以到处悠闲地逛一逛,感受她的传统与文化;
最好的就是去一个个古镇古村,领略不一样的山水人文。
1 永安市贡川古镇
贡川古镇地处三明永安市,这里不仅拥有千年的历史底蕴,如今保存下来的文物古迹也是异常的丰富,可谓是史料十足、种类多元而又分工明确。书院、名人、宗祠、宫庙、古宅、古井、古桥、古城墙等古香古色,真是人文历史爱好者的福音。
会清桥:以浊会清:闽中深藏着许多风格迥异的古廊桥,但谈得上精美的,会清桥称得上其中一座。这种桥庙结合的交通建筑,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多功能的,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神庙于一体,堪称缩小版的艺术博物馆。
贡川古城墙:城墙是动乱时代的产物。北有长城,南有海防要塞,但乡镇会修建城墙的,实属特例。贡川古城墙又称贡堡,诞生于明嘉靖年间,也是福建内陆匪患最猖獗的时期。
2 尤溪县桂峰古村
桂峰村则是依山就势分布于村的三面山坡上,形成了层层叠叠的气势,再加上错落有致的布局,看上去整个村子的建筑像是连在一起的,远远望去好似深山里的布达拉宫。现存明清时代古建筑39座,保护面积13公倾,古民居面积2.6万平方米,是福建省为数不多的古建筑村落之一。
入得村口,最先来到的是石印桥,它始建于明万历32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之所以叫做“石印桥”,是因为桥的下面有一方巨石如印而得名。石印桥可以说是桂峰村最热闹的去处了,这里种有金桂、紫荆等古树,树下是环绕石印桥的各种店铺,有杂货店、酒肆、小吃店等各种作坊。
这是因为桂峰村里有曾经是尤溪至福州的一条官道,是尤溪内地达官贵人、商贾小贩和艄排工人往返福州的必经之地和食宿的唯一中转地,所以在当时素有“小福州”之美称。
“四寻客栈五步楼,比屋弦声乐悠悠;梦寐以求寄居地,旅客旋步三回头”是当时桂峰情景的真实写照。这座保存完好的茶楼,如今看来也是蛮潮的。
3 建宁县上坪古村
上坪村位于建宁县溪源乡,是福建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走进上坪村,行走在幽静小巷平滑的石板路上,浮躁的心为之一静,平和而淡定起来。徜徉在浓浓的古村文化的气息中,就如走进一幅历史的画卷。它的传说,它的古建,甚至它的落寞,都为这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
如果没有身临其境,是很难想象在现代纷繁嘈杂的尘世,会有一片保存得如此完好、又如此恬静的古村落。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上坪村,依山傍水,群山环抱。
至今完好地保留有杨氏家庙、杨氏社主庙、杨家学堂等古建筑26幢,最早建于宋代后期,大多为清代建筑。
有古驿道从村中穿过,在明、清两朝,上坪村是闽赣省界驿站,商贾云集,繁盛一时。村中古迹颇多,不同年代的古建筑却不约而同的体现出亦儒亦官亦商的文化品位。村里两腰玉带(两条小溪)环绕,小桥流水、曲巷通幽、山清水秀。
4 永安市洋头村
永安市槐南乡洋头村,安贞堡最为出名。建于清咸丰年间,前方后弧,山坡堡,该堡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是福建省罕见的大型民居建筑。堡内装饰装修精美,功能齐全,1991年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安贞堡升格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目前福建土堡当中的唯一国保单位。
俯瞰,宫廷式的安贞堡气势非凡。安贞堡是福建土堡当中的另类,它是一座私宅,由当时当地富豪乡绅池占瑞、池连贯父子模仿宫廷样式花重金用14年时间兴建的。据传他们还专门到北京故宫采集图样,建起了这座乡村版的故宫。
而堡内更是精华尽显,雕梁画栋,墙壁屋顶上到处是木雕、泥塑、壁画……民间艺术的精华尽收于此。
安贞堡有一处现象令人疑惑:建堡一百多年,堡内的任何一个角角落落里,从来不结蛛网。堡内有两幅壁画,是当初建堡时画的。一幅是“千蛛扫去”,画中一个仙童正拿扫帚拂去飘落的蜘蛛;一幅是“万蝠招来”,画中仙童手挥芭蕉叶将蝙蝠收入一个巨大的葫芦中。后来才得知大量的蝙蝠存在是安贞堡没有蜘蛛、蚊子的直接原因。
5 将乐县良地村
原生态良地村,古朴而典雅。将乐县万全乡良地村,自梁姓始祖于北宋年间开基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古村落地处将乐、泰宁两县交界处,驱车翻越十几个弯道,一路爬坡半个多小时,眼前豁然开朗,一个田园诗画般的村落映入眼帘,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进入良地村,要走过水尾木廊桥,一座百年老桥,横跨良地溪,廊桥中集中建有六个神龛,一个集灵宫,供奉如来、真武帝、妈祖、许真人、萧公尊王、本坊土地福德神,在福建地区十分罕见。
曲折的石板路、斑驳的城墙、精美的雕刻……在建筑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痕迹,阳光下聊天的老人,村头嬉闹的孩童……村民生活的场景与古老建筑相衬。
2014年,良地村被国家住建部、文物局公布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良地古建筑群属明清宅第民居类建筑,主要由文武庙、梁氏宗祠、绪延厝、月山公屋、冠群谷仓和水尾木廊桥等六处保存完好的乡土建筑组成,保存至今的古建筑达23座。良地古建筑群,既是良地这一山地古村落景观建筑的核心组成与精华所在,也是闽西北客家乡土建筑的完美展现。
6 尤溪县盖竹村
藏在尤溪深山里的盖竹茂荆堂,又称茂荆堡。坐落于尤溪县盖竹村,据传茂荆堂始建于清末光绪年间,历时十余载方成。现为盖竹村部分陈姓村民之祖宅。
茂荆堡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房间总数达108间,依山就势,有防御、住宅、祭祀三大功能,土堡内还设密室和逃生通道。
而今战乱的年代早已远离喧嚣,只留下历史的遗留物无声的述说着有关那个久远年代的故事。
7 宁化县延祥村
延祥村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泉上镇,处于宁化、明溪、清流三县结合部,是泉上镇一个行政村,与泉上镇、清流嵩溪镇及林畲乡所在地均相距30华里;与宁化湖村镇、明溪盖洋镇所在地亦相距40华里。
延祥原名丁贵坊,宋淳祐年间(1241-1252年),杨万福曾孙杨五九见今延祥村址有瑞鸡、玉兔出现,认为是吉祥风水好地方,乃架屋而居,以应其祥,因而取其地为"延祥",沿袭至今。
杨氏迁居延祥历时已九百多年,最盛时繁衍达三百九十多户。清咸丰八年(1858年)遭劫,民国甲子年(1924年)下村土堡被土匪攻破,遭杀戮十九人,被抓去二百多人,绝户者达二十余户,从此杨氏纷纷外迁,至今已繁衍三十三世,共五百一十三人。
8 明溪县白叶村
白叶村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盖洋镇,古彦:“金白叶,银白岚,寒塘湾内准路行”(本地音)这里盖洋著名的进士街,在闻远公祠围墙下,有7块功名碑。每块功名碑由两片青条石砌成,条石上刻有功名获得者姓名、及第时间,为举人4名、进士3名。
白叶村历史悠久,在明清时期有“九曲七墩十六级台阶,九十块方石,八百块橄榄石”村记记载。据说当年有一条中间青石板、两边鹅卵石铺成的古街道从村中曲折而过,到处有人至白叶赶集赴会.很是热闹.下雨天穿着布鞋从街头走到街尾都不会湿鞋。
街道两旁高大的烽火墙将每三、五户人家相互隔离,墙与墙之间又相互形成小巷,纵横交错,犹如迷宫,一般的陌生人进入小巷,一时半刻是出不来的。这种防火又防盗的烽火墙,历史以来没出现过大面积的火灾和失盗的现象。
9 明溪县御帘村
御帘村位于福建省明溪县夏阳乡,距明溪县城55公里,全村面积20平方公里。这里居住着历史名人理学先贤张载的后裔子孙700多人。原名“渔林村”,宋端宗赐“渔林”为“御帘”。
御帘村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原始村貌,民居建筑多沿溪而建,古朴村舍井然又有序,绿水绕人家,满足你对传统古村落的所有想象。
行走期间,藏于村中的每一座古宅、每一个习俗、每一句俚语,或许能让大家感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遗风。村乡愁馆中上演着最具民俗特色的大腔戏,战地医院举办了套蔬果的乡村游戏,乡村小道旁观看超大油饼的制作过程、亲身感受打糍粑的乐趣等互动体验,让广大游客朋友在一片蛙鸣稻香中唤起儿时记忆,唤醒悠悠乡愁。
10 清流县赖坊村
赖坊村位于距清流县城58公里的大山深处,据《赖氏祖谱》记载,该村始建于北宋咸淳二年即公元1022年,作为一个以客家人为主体的村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该村拥有四十多座建于明、清时代的古民居,散落在大山深处,被誉为村落建筑的“活化石”。
保留下来的整个村落原始布局完整,延续以真武街、楼房下街、镇安门街为骨干,以众多里巷小弄为支脉的街坊布局。沿着这些里巷小弄分布有“宗祠”、“彩映庚”、“翰林第”、“来青”、“迎薰”、“慕荆”、“棠棣镜秀”在内的四十多幢座明、清时期的古民居,面积近二万五千平方米,其中以赖氏祖庙、彩映庚、翰林第、大夫第等为代表。
11 泰宁老虎际村
600多年的老虎际仍然如“世外桃源”般神秘。据考证南宋时期赣州梁姓太守在退隐回家的路上遭遇兵乱,一路辗转遇此世外桃源,于是率家族筑寨而居。因村寨背靠龙王岩,又常有老虎出没,故取名“龙虎际”。后来,村民觉得龙虎相争,不吉利,靠山老虎则厉害些,于是改名老虎际,沿用至今。
老虎际的村民都姓梁,村里的房子都是清朝末年的从吊脚楼望出去,一座巨大的山峰映入眼帘。乍一看,像弥勒佛端坐看人间冷暖。让人惊异的是,山岩中心仿佛被人劈开,形成一个心形。心形的岩石中间有两个裂缝,形成了一个有角度的时针和分针。只要有阳光照射在“时钟”上,每天中午12点,心形左右两瓣阴影必定重合。依此类推,阳光照射在哪里,就是几点。据说,这里的人家,都不用钟表。
老虎际整个村寨贴崖而建,一面依山,一面悬空,悬空部分用二至五根直木撑起,人们需要抬头仰望,才能看到老虎际的村容村貌。那些高高的撑脚,让人联想到苗寨的吊脚楼。村民也称自己的楼房为吊脚楼。这种建筑风格在我省实为罕见。
12 三元区忠山村
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原名叫十八寨,明洪武年间才改叫“忠山”,距三明市区28公里。十八寨历史悠久,古风淳朴。相传旧时村子是由大大小小18个寨子组成,故古名十八寨,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现有保存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古建筑二十余座,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民俗。石街、石桥、古刹、古墓、宗祠、家祠、官厅、民居等古建筑随处可见,仅列入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就有七处。其中尤以先贤祠、楚三公祠、绳武堂、蜈蚣街、隆武桥、蒙古墓、永兴庵等保存最为完整。
古村记独立编辑,部分图文来源自网络
欢迎关注古村记头条号(更多全国县市古村古镇关注微信号,请搜微信号:gucunj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0 17:18 , Processed in 0.09074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