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4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博物君”出书《海错图笔记》解密清代“海鲜”图鉴

[复制链接] [已阅至2楼]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48480

灰铜v1_04绿金v1_01蓝铜v1_05蓝铜v2_05红铜v1_01紫铜v1_05绿铜v3_02灰金v1_05蓝银v1_05紫银v1_01绿金v3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1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博物君”出书《海错图笔记》解密清代“海鲜”图鉴




  “博物君”张辰亮首部科普现象级图书作品,解读故宫藏品《海错图》中的生物密码,

  抽丝剥茧、推理分析、辨别真伪……

  博物君的物种解密过程读起来让人酣畅淋漓、过瘾痛快!

  高晓松、马伯庸、@海鲜大叔联袂推荐!

  聂璜,一位具有现代博物精神的清代手绘师。

  《海错图》,一本面世不久即被皇家珍藏的清代海洋生物图谱。

  张辰亮,一位专注科学传播,拥有520万粉丝的“博物君”。

  30篇精彩的海洋生物探查笔记,50余张清代古书原版图,200余张物种照片,

  共成一场跨越时空的科普“对谈”,一次详解清代海洋生物的博物之旅。

  海错的“错”,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

  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的《海错图》,共描绘了300多种生物,几乎涵盖无脊椎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的大部分主要类群,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是一本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的奇书。

  但时代所限,书中也有很多不靠谱之处,比如有些动物聂璜未曾亲见,仅根据别人描述绘制的外形,就会有很大失真。关于生物习性的记载,也是真假混杂。

  正因如此,本书作者“博物君”张辰亮用今天生物学的角度,对《海错图》中的生物进行分析考证,从他的文字和画作中发现蛛丝马迹,辨别真伪,一步一步推理分析后,鉴定出画中生物的真身——这就像在破案一样,非常过瘾。

  在本书中,作者采用了中国传统本草书的分类法,把书中生物归为“介部、鳞部、虫部、禽部”4类,以展示古人是怎样给生物分类的。有海洋生物的科普,有故纸堆里的考据,有中国人和大海之间的逸事,也有一些个人的絮叨。

  书中还有以海产品为主材的餐饮建议,让人读起来兴致盎然、跃跃欲试。  

  相关推荐

  聂璜绘奇书,沧海探骊珠。光怪陆离互出没,莫知纲目科属种。

  博物小亮考海错,南北行遍万里路。或问能好怎,且去看此书。——高晓松

  人有了好奇才想去探索世界,有了知识才能去了解世界,此书兼具好奇之乐、知识之厚,开卷有趣亦有益。——马伯庸

  2014年伏季休渔期,小亮来厦门做中国海鲜地图特辑,之前未曾谋面素未相识,短短几天接触,对其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对海洋生物的认知程度深感佩服!这本《海错图笔记》,海洋生物古今时空交错,现代科普乃至美食料理方式介绍,引经据典、论证纠错,接地气通俗易懂!小亮不愧是行走的博物百科,这样的有趣科普读物,的确值得收藏拥有!——海鲜科普达人、美食达人  @海鲜大叔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地,也是文化的摇篮。千百年来,人们感知她、了解她并且有序地利用着她,诞生了无数美妙的故事。而《海错图》当之无愧是其中之一。更为可喜的是,年轻的作者通过阅读、考证和实地调查,把这本古老的海洋生物图谱从遥远的年代拉到我们眼前,生动地描述了海洋生物几大类群的分类与分布、生活史特征、行为及繁殖生态,乃至与之相关的食文化;特别值得称赞的是,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的理念也贯穿了全书。相信读毕此书,你一定会对海洋产生亲近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张洁 博士

  作者简介:

  张辰亮

  专注科学传播的“博物君”,520万粉丝心中的“什么都知道”。昆虫学硕士,《博物》杂志编辑、官方微博账号运营者,科普作者,为各大媒体撰写过百余篇科普文章。擅长用幽默的文字为网友鉴定物种,热衷园艺手作,尤其喜欢使用灵魂画作为粉丝答疑解惑。

  序:一本清代“海鲜”图鉴的解密笔记(张辰亮)

  中学时,我有一次去故宫玩。身为生物爱好者的我,被书画展区的一排动物画谱吸引了。沿着展台看过去,第一本是《鸟谱》,精美绝伦的花鸟画。第二本是《鹁鸽谱》,各种古代观赏鸽。第三本《兽谱》,各种走兽,里面有一张是一头黑猪。当时我觉得有点可笑,一头猪也值得画进皇家画谱?

  但当我看到最后一本《海错图》时,那头猪已经完全不算什么了。这本画谱里全是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画风也和前几本截然不同。说它是工笔画吧,动物的神态又十分卡通;说它是漫画吧,可又一本正经的样子。而且这些动物似乎在现实中都有原型。记得有一幅是“井鱼”,画的是一只头顶喷水的大海兽,一眼即知其原型是鲸鱼。

  看惯了花鸟画的我,惊讶于中国竟然有如此有趣的海洋生物图谱。同时,我感觉体内一个暗埋的兴趣点发光了。

  我从小就对动物感兴趣,尤其喜欢昆虫。然而每当家人带我去海边旅游时,我都会第一时间跑到沙滩最边缘的礁石区。那里带给我的兴奋,比昆虫要大得多:石头上附着藤壶、海藻,石缝里藏着小螃蟹,积满海水的石窝里满是伸开触手的海葵、傻头傻脑的小鱼、背着螺壳的寄居蟹……方寸之地竟有如此密集、多样的生物,这是生在城市的我无法想象的。从那时起,我心里就埋下了一颗海洋的种子。

  随着长大,我对海洋生物的兴趣越来越浓。阅读相关书籍、去各地沿海探访、在珊瑚礁海域浮潜、拍摄海生物的生态照、为杂志撰写和策划海鲜类稿件、每到沿海城市必去海鲜市场遛弯儿,这些成了我最爱做的事。2014年,一听说《海错图》被故宫出版了,我立马跑到故宫神武门旁的售卖点,买了刚出炉的一本。

  翻阅之后,这扇新世界的大门彻底在我面前打开了。它的叫聂璜,出生在明末的杭州,是一位画家兼生物爱好者。他苦于自古以来都没有海洋生物的相关图谱流传,决定自己画一本。康熙年间,聂璜游历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多地,考察沿海的生物。每看到一种,就把它画下来,并翻阅群书进行考证,还会询问当地渔民,来验证古书中记载的真伪。

  经过几十年积累,聂璜最终在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完成了《海错图》。这也是他唯一传世的作品。之后,聂璜就从历史中消失了,此书也没了下落。直到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这部书才重现江湖。这一年的皇宫档案记载,太监苏培盛(对,就是《甄嬛传》里的那个苏培盛)把海错图带入了宫中。

  之后,乾隆、嘉庆、宣统等皇帝都翻阅过这部图谱。到了民国,由于日本侵华,故宫文物南迁。辗转中,全套四册书分了家。现在前三册《海错图》留在了北京故宫,第四册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海错的“错”,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汉代以前,人们就用“海

  错”来指代各种海生物。《海错图》描绘了300多种生物,其中的动物几乎涵盖无脊椎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的全部主要类群,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这本书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而且每种生物所配的文字,既有观察记录,又有文献考证,并配趣味“小赞”一首,读来令人兴致盎然。

  但我发现,书中也有不靠谱之处。比如有些动物聂璜未曾亲见,仅根据别人描述绘制,外形有很大失真。关于生物习性的记载,也是真假混杂。也正因如此,我得以从文字和画中发现蛛丝马迹,辨别真伪,并一步一步推理分析,从而鉴定出画中生物的真身。就像在破案一样,非常过瘾。

  于是,我从2015年夏天开始进行一项工作:用今天生物学的角度,对《海错图》中的生物进行分析、考证。在这期间,除了翻阅各种资料外,我还去辽宁、福建、广东、广西、天津以及日本、泰国等地搜集素材、实地考证……到今天一年半了,不知不觉也写了30篇文章。工作还将继续,先集为一本《海错图笔记》,大家看着玩儿。

  我采用了中国传统本草书的分类法,把书中生物归为“介部、鳞部、虫部、禽部”4类。虽然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分法,但可以展示古人是怎样给生物分类的。在这30篇文章里,有海洋生物的科普,有故纸堆里的考据,有中国人和大海之间的逸事,也有一些我个人的絮叨。

  说白了,就是我读《海错图》时做的30篇笔记。如果看完后,你觉得这是一本有意思、有意义的书,那我就很高兴了。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青铜会员 - 等级≥州判

沙发
发表于 2016-11-27 22:5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博物学的图谱啊,古代还是留下了不少知识传承的。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玄铁会员 - 等级≥主簿

板凳
发表于 2016-12-5 00:14 | 只看该作者
可惜了古代有很多有趣的书籍,不比西方差,但大家都只为做官而只读4书5经啥的,有点科学苗头 的书都被放在角落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12-5 09:17 | 只看该作者
图谱笔触细腻艳丽,收录的海洋生物中除却威风凛凛、憨态可掬、真实存在的海洋生物,更有光怪陆离的各类口耳相传的神秘生物:凶猛食人的海蜘蛛、头生双角的潜牛、鳖身人首的海和尚……这些或存在于海中或存在于想象中的生物,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神采奕奕,跃然纸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2 00:42 , Processed in 2.713943 second(s), 5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