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余华亲自编选全新杂文集《我只知道人是什么》出版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3093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金v1_05紫银v1_03紫银v2_02紫铜v1_05紫铜v2_03紫铜v3_05红铜v1_05灰金v1_05灰铜v1_05灰铜v3_01绿金v1_01绿金v3_04绿银v3_05绿铜v3_05蓝银v1_05蓝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7-24 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余华   译林出版社

  近日,译林出版社出版了著名作家余华的全新杂文集《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这也是继《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后时隔多年余华的又一本新作。8月12日,该书首发式将在广州南国书香节主会场举行,届时余华和评论家谢有顺也会就文学创作及书中涉及的话题进行对话。

  作为当代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代表人物,随着《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第七天》等作品在美、英、法、意、日、韩等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断出版,近年来余华频繁受邀世界各国的演讲与活动,他从个人和中国经验出发,打开与世界文坛的交汇,《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正是他这段时间内发表的杂文结集。余华充满睿智又真诚分享了他的观察和思考,从往事到现实,从自我到时代,既漫谈生活体验,也谈及创作心得。余华生动回忆了他和福贵、许三观等笔下人物的相遇,也讲述了走访世界时和勇敢的波兰农民、和意大利精神病院病友的相遇……有时候他们千千万万,有时候他们就像是同一个人。这些对人性宽广与丰富的探究,展现出一位优秀作家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对一切事物理解后的超然,而命运无常中凝练出的一个个故事,也最终指向了所有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最根本的力量来源。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这个书名源自余华2010年5月参加耶路撒冷国际文学节期间参观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经历。纪念馆有一处国际义人区,是为了纪念那些在大屠杀期间援救犹太人的非犹太人。他们中间一些人的话被刻在柱子上和墙上,而一个波兰人说出了一句令他难忘的话。这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波兰农民,他把一个犹太人藏在家中的地窖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个犹太人才走出地窖。以色列建国后,这个波兰人被视为英雄请到耶路撒冷,人们问他,你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一个犹太人?他说:“我不知道犹太人是什么,我只知道人是什么。”在余华看来,这个勇敢的行为意味着人性的力量:“文学包罗万象,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人。”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书中所收录的23篇文章由余华本人亲自编选,话题宽泛,但都不同角度围绕着余华创作经验而延伸,如《兄弟》创作中如何处理命名问题?《第七天》的灵感来自何处?叙述中遇到障碍如何破解?文学如何洞察生活和呈现真实?……《你家房子上CNN新闻了》一篇则是他2018年初在维舍格勒获颁塞尔维亚伊沃•安徳里奇文学奖的致词。

  来自开卷等第三方销售数据显示,余华的代表作《活着》《兄弟》《第七天》等销售量每年都在飞速增长,《活着》累计已销售一千万册,而读者构成中年轻读者的占比也越来越大。事实上,余华的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自1999年收入中学语文教材后,二十年来学生们对这部作品的创造性阅读令他感到惊喜,而同一个文本在教学阅读和文学阅读间的交错兴味也令他深有感触。在这本杂文集中,余华还结合语文教案、名家评论、最初创作构想与如今回看的感受,站在作家视角阐述了他眼中语文和文学的联结,以及如何打开两者之间的秘密通道。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内容简介

  余华亲自编选  最新杂文集

  生命经验的凝结,创作历程的分享,超越文化的洞察

  “文学包罗万象,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人。”

  好的文学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作品背后的那个人,也因其独特的生命感超越了文化和语言。《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是著名作家余华亲自编选的一本最新杂文集。作为当代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代表人物,余华长年受邀世界各国的演讲与活动,他从个人和中国经验出发,打开与世界文坛的交汇,本书正是他近年来所发表的杂文结集。余华充满睿智又真诚分享了他的观察和思考,内容包罗万象,从往事到现实,从自我到时代,既漫谈生活体验,也谈及创作心得,他生动回忆了他和福贵、许三观等笔下人物的相遇,也讲述了走访世界时和勇敢的波兰农民、和意大利精神病院病友的相遇……有时候他们千千万万,有时候他们就像是同一个人。这些对人性宽广与丰富的探究,展现出一位优秀作家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对一切事物理解后的超然,而命运无常中凝练出的一个个故事,不仅连接着我们的过去与未来,也最终指向了所有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最根本的力量来源。

  [编辑推荐]

  ★ 余华亲自编选,最新杂文集

  ★ 生命经验的凝结,创作历程的分享,探索人性,照亮内心

  ★ 平实生动、娓娓道来的现场感,以说故事的方式抵达深刻

  ★ 一部文学作品的自我生长:余华的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自收入中学语文教材后,多年来学生们对这部作品的创造性阅读令人惊喜, 而同一个文本在教学阅读和文学阅读间的交错兴味也令他深有感触。结合语文教案、名家评论、最初创作构想与如今回看的感受,余华从作家视角阐述了语文和文学之间的联结,以及如何打开两者的秘密通道。

  [内容看点]

  谈文学:文学最重要的是什么?语文和文学之间隔着什么?文学如何洞察生活和呈现真实?

  谈现实:中国是一个很多事物混杂在一起的国家,高尚的和粗俗的东西往往在同一个事物里……

  谈写作:《兄弟》创作中如何处理命名问题?《第七天》的灵感来自何处?叙述中遇到障碍如何破解?

  谈作品:《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第七天》等作品在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传播与接受

  谈艺术:库斯图里卡、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给写作带来的启示

  谈往事:和《收获》的往事,《十八岁出门远行》《在细雨中呼喊》最早发表的故事……

  [作者简介]

  余华,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等。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巴西、荷兰、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波黑、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波兰、罗马尼亚、土耳其、以色列、埃及、科威特、乌兹别克斯坦、蒙古、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缅甸、印尼和印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2014年),塞尔维亚伊沃•安徳里奇文学奖(2018年)等。

  [余华说]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这句话说明了一切,我们可以在生活里,在文学和艺术里寻找出成千上万个例子来解释这句话,无论这些例子是优美的还是粗俗的;是友善和亲切的,还是骂人的脏话和嘲讽的笑话;是颂扬人的美德,还是揭露人的暴行——在暴行施虐之时,人性的光芒总会脱颖而出,虽然有时看上去是微弱的,实质无比强大。

  ★ 假如文学里真的存在神秘力量,那就是让读者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历史的作家的作品中读到属于自己的感受。

  ★ 生活是那么的强大,它时常在悲伤里剪辑出欢乐来。

  ★ 每个故事都有一个灵魂,有时候灵魂是几个细节,有时候灵魂是一句话,有时候灵魂可能就是一小段的描写。

  ★ 真理就是这样一种单纯的存在,你们要去寻找它,它才会有,然后它会引领你们。

  ★ 每个人在自己的现实世界之外,都拥有一个虚构世界,很多的情感、欲望和想象存放在那里,期待被叫醒,电影、文学、音乐、美术,所有形式的艺术如同叫醒闹钟,让人们虚构世界里的情感、欲望和想象获得起床出门的机会。然后虚构世界开始修改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也开始修改虚构世界,这样的相互修改之后,人生不知不觉丰满宽广起来,并且存储在记忆之中。

  ★ 作家可以为一个读者写作,只能是一个,就是作家自己。

  ★ 要去读伟大的作品,不要去读平庸的作品。长期读伟大作品的人,趣味和修养就会很高,写作的时候自然会用很高的标准要求自己;长期读平庸作品的人,趣味和修养也会平庸,写作时会不知不觉沉浸在平庸里。所有的作品都存在缺点,包括那些伟大的作品,读的时候不要去关心作品中的缺点,应该关心优点,因为别人的缺点和你无关,别人的优点会帮助你提高自己。

  ★ 如果把我们的现实当成一个法庭,文学不是原告不是被告,不是法官不是检查官,不是律师不是陪审团成员,而是那个最不起眼的书记员。很多年过去后,人们想要知道法庭上发生了什么时,书记员变得最重要了。所以文学的价值不是在此刻,而是在此后。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3 02:58 , Processed in 1.646397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