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个时期,是中国史上混乱的时期之一,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然而奇怪的是,这个时期,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思想文化。也就是说,思想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下就出现了一个高峰。而这个高峰,直到现在,仍然无人能够超越。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然了,我们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很混乱的一个时期,但还不算是最混乱的一个时期,和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比较起来,春秋战国还是比较有秩序的。
(争伐不断的春秋战国) 这种秩序主要体现在: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虽然分裂,相对来说还比较稳定。每一个国家的时间都很漫长,最长的还有几百年。 二是春秋战国时期,国家是呈减法的状态,也就是说,是大国强国兼并弱国小国的过程,而不是更替,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更替是很要命的,会造成太多的动荡和不适应。 三是春秋战国时期确实有很多战争。但是这些战争都不是随便打的,每一场战争都必须要有一个充足的理由,没有充足的理由还打不起来。除了战国晚期,之前残暴的战争都不多,战争涉及的人数也不多,血腥的场面也不多。
(尊王攘夷) 四是春秋时期的统治者都是贵族出生,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即便像吴越秦楚这样文化贫瘠的国家,统治者也有着贵族的血脉传统。这就决定了他们不会像此后的其它乱世一样,做出屠城乃至吃人这样野蛮残忍的事情。 因为有上面一些原因,那时期知识分子的生存权还是得到保障的。而其它乱世,知识分子基本上是待宰的羔羊。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生存权不但得到保障,更是得到了激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那时候,每个国家都想着称霸。这种称霸也是被逼无奈,因为只要不称霸,你很快就会被别的国家给兼并。要称霸,就需要学问,需要有学问的人。因此,有学问的人,在那时候总是受到尊重。这就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激发了学问人的增长。 再进一层,虽然那时候非常尊重学问人,但是,并非只要是学问,都会受到重视,而是这些学问必须对称霸有用。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问的深入发展,并向各种可能的层面延伸。
(尊师敬道) 与之相反的,各种要求各诸侯遵守秩序的,反对称霸,提倡各安本分,甚至走向无欲无求的小国寡民的思想,又以另外一幅面貌伴随滋生。这种出世的学问,和入世的学问并驾齐驱,让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呈现出更丰富灿烂的图景。 这是当时中国内部思想学说的情况。在中国和外国之间,还有一种学术的交流。而且这种交流还很密切。
(百家争鸣浮雕) 据朱大可先生分析,包括老子、墨子等大思想家,他们的学说或许就不是产生于中国本土,而是外来的文化。也就是说,外来文化在那时候毫无阻碍地大量输入,和本土文化激发碰撞,这一点,在太平盛世反而是办不到的。 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大多数时候是统一国家。统一国家总会对思想进行禁锢,这就阻碍了思想的发展。再加上不需要再为称霸及统一服务,因此思想就不再有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的锋芒。而乱世又太乱,群魔乱舞,不再有春秋战国那样的气象,因此,思想文化再没有大的辉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