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重读安徒生:他的童话不仅属于过去 也属于未来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596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4-26 1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徒生用精心熔铸的富有创造力的话语,把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对于世界的洞察,以童话的形式传递给了读者,从而带给他们欢乐与忧伤、遐想与沉思,他的童话不仅适合孩子,也适合成人,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未来。

  今年曹文轩摘得“国际安徒生奖”,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创作实绩,也让我们再次想起了安徒生。说到安徒生,他当然是大名鼎鼎——从终年积雪的冰岛到烈日炎炎的赤道,安徒生童话早已被翻译到世界各地出版发行,读者不可胜数——但在我们看来,安徒生却更像一位童年旧友,他讲述的那些神奇的故事,那故事里荒唐的国王、谄媚的大臣、备受奚落的丑小鸭、善良勇敢的小人鱼,都曾如此有力地拨动过我们的心弦,让少时的我们对这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希望与好奇。后来因为年龄渐长,我们与这位老朋友似乎疏远了,如今一个偶然也必然的契机却让我们产生了重读他的兴趣。

  安徒生创作了168篇童话作品。“童话”说白了就是“说给儿童听的话”,其历史应该非常久远。它经由长辈的创作与演绎,成为孩子感知世界与认识人生的精神第一课。童话最先在民间以口头形式流传,充满了蓬勃的想象力,反映了人们对于世事人情的认知,在这一点上童话与神话庶几相似。法国的贝洛尔与德国的格林兄弟都是闻名遐迩的童话收集者与整理者,但安徒生有所不同,他乃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童话创作者,他在格林兄弟们的基础上往前又走了很重要的一步,由此开辟了世界儿童文学的新时代。按照叶君健先生的划分,安徒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创作阶段,其童话风格也从轻快、舒展走向沉重、感伤。此中变化源自安徒生坎坷的经历与复杂的心绪,也使他的作品获得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既有浪漫主义的诗情,又有现实主义的严峻。

  今天,以成年的心境重读安徒生,我们不难发现他对于底层的关注、对于社会黑暗的洞察讽刺、对于真善美的向往追求,尽管是以童话形式出之,却既不幼稚,也不过时,且闪耀着经久不衰的文学魅力。《卖火柴的小女孩》中那个小女孩露宿街头,无处避寒,没有一个人来同情与帮助她,她只能在火柴的微光里憧憬一顿热饭与一个幸福的新年,最终被冻死在除夕之夜,这底层人的悲惨命运让人睹之伤心、思之落泪。在《海的女儿》中,小人鱼为了获得王子的爱情与人的灵魂,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美妙的嗓音被弄哑了,尾巴被劈成两半,每走一步路都要忍受针刺般的痛苦,海底王宫三百年的幸福生活也化为乌有。如此惨烈的牺牲,也终究没能换来王子的爱情,最后她连性命都牺牲掉了。小人鱼的遭遇真是让人黯然神伤,而她的巨大勇气与牺牲精神又让我们心生敬意。小人鱼是一位失败了的英雄,她面朝大海的孤独身影是人类追求理想的永恒象征。

  安徒生后期的不少作品都沾染了一种“淡淡的感伤”,可能是严酷的现实生活让他的心灵变得敏感与沉重了吧,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愤世嫉俗,而是更加投入地热爱人类。因为饱尝生活的艰辛,他反倒从寒冷中燃起熊熊心火,从苦难里升张起希望的旗帜。《光荣的荆棘路》便展示了他高度的乐观与对“人”的自信。在这篇散文诗一样的作品里,安徒生描绘了人类历史上诸多贡献卓著的前贤,他们无一例外走在“光荣的荆棘路”上,直面苦难、忍受孤独、毫不泄气、亦不妥协,他们用自身的拼搏与坚持鼓舞了后来者的斗志。循着他们的足迹,人们未必一定会收获辉煌与快乐,但却可以“超越时代,走向永恒”。这篇文章展示了安徒生饱历沧桑后的自信,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成人,都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流淌在安徒生童话里的这种精神血脉是非常值得我们珍视与传承的。

  与其他优秀的作家一样,安徒生也不断遭受批评。在他生前,有批评家奉劝他“切莫白白浪费时间”;在他身后,形形色色的批评亦不少见,有时是关于“文学童话”,有时是涉及“诗意想象”,有时又是针对“教化功能”……但这些批评既未能阻挡安徒生的创作,也未能削弱他的影响。安徒生童话的文学价值已经举世公认,这个“国际安徒生奖”选择以安徒生而非别人来命名,本身也昭示着一种广泛的认可。今天回头来看,安徒生的一个伟大之处,正在于他为世界儿童文学在创作方法、文学语言、诗意想象等方面都提供了启示或者说开辟了路径,他用精心熔铸的富有创造力的话语,把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对于世界的洞察,以童话的形式传递给了读者,从而带给他们欢乐与忧伤、遐想与沉思,他的童话不仅适合孩子,也适合成人,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未来。

  安徒生也并非不能批评,当我们把安徒生的创作与对他的批评联系起来看,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安徒生当初所倚重的突破与创新,恰恰成为后来者突破与创新的切入点。比如他所擅长的优美的童话语言,在一些后来者看来,恰恰是阻碍了孩子的阅读。他童话中压抑不住的对美好的歌颂、对丑恶的鞭笞,则被认为是沾染了教化的色彩……类似的争论,我们很难用三言两语去探究其理,但若从心理角度分析,倒可见出一些端倪。有时候,这些批评似乎未必真想否定安徒生童话,而更多是要倡导一种新的儿童文学创作理念——文学发展的潮流常常是这样,不管经典多么伟岸,后来者都会有新的追求与创见,后来者的活力与价值就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凸显,这是“影响的焦虑”,是文学的流变,也是生命的诉求。后来者要么选择站在经典肩上继续拓进,要么选择背向经典而别开新路,这种继承或反抗,都是文学也是生命的一种本质表现。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很多对于文学经典的批评,甚至包括一些求全责备的声音。当然,在另一方面,这也让我们对经典的伟大更具会心:那是一种既可供人瞻仰、也可容人探讨的巨大存在——安徒生童话也是如此,它的魅力显现于对它的重读与揣摩之中,它是一首激励我们向善向美、向人类最高境界不断迈进的诗篇。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青铜会员 - 等级≥州判

沙发
发表于 2017-4-26 23:03 | 只看该作者
安徒生的童话俺们小时候听过,比较现实啊,这样好,不能老是整一些白马王子之类的骗人的东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7 03:46 , Processed in 1.121446 second(s), 5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