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185434[/attach]
内容介绍:
肯尼思·科布勒的《美国新闻摄影教程》是美国畅销近三十年的新闻摄影教材。2004年和2007年国内曾引进过这本书的第4版和第5版,现在我们看到的则是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引进的第6版。这是一本与时俱进的教科书,作者科布勒一如既往,再次对这本书进行了修订,使之适应不断变化的新闻报道业。
此教材在中国影响广泛,深受中国读者的欢迎,是学习摄影专业的优秀教材和媒体从业者几乎人手必备的手册式的工具书,在中国的新闻摄影界也甚具影响。肯尼思·科布勒是美国摄影理论家、新闻摄影师,他长期在院校教授摄影,同时为签约图片机构拍摄照片,具有极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鲜活的拍摄体验。因此,他撰写的这部教程,完全没有一般高校教师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痼疾,是一部读后可以立刻上手的实战指南。而且,科布勒可贵的是没有同于自己个人的经验视野,能够以一个学者的眼光,在报道摄影史中的各种案例中纵横捭阖,将涉及这一行业中最精粹的理念规则生动地开掘出来,而且叙述得条理分明、丝丝入扣,让复杂的现象融入紧密的逻辑,既提纲挈领又活泼生动,令读者阅读学习起来兴味盎然。
本书虽然以美国传媒业中的报道摄影作为基本的参照系,但其中所谈及的问题对我们正在成长的报道摄影业却有着极大的参考意义。一些长斯困扰中国新闻摄影界的问题,在此书中都有十分明确的答案。发达的美国报道摄影,一直是世界摄影的辟路先锋,我们今天才刚刚碰到的一些问题,许多都是在美国久经诉讼而泾渭分明的结论。像记者报道中时刻面临的禁忌、传媒在发布摄影报道时的尺度、灾难报道和社会公众的关系,以及摄影记者良知的自律等,本书都以案例的形式进行了生动的阐释。我们在这些案例和分析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报道摄影对建构一个和谐进步健康的社会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它不仅仅是一种传播的信息,更是一种协调推动社会良知尊严的力量,是一种救赎疏导人们心灵的药方。它也是一种有关精神文明和传媒共生共存的文化现象。最值得称道的是本书中强烈的人文倾向。在本书的第15章“道德”中,科布勒汇集了一系列的案例和观点来强调新闻记者在这些问题上所面临的道德困境。关于一个记者在碰到一个危急的场面时,是冷漠地在旁拍照还是放弃职业意识去对需要支援的人施之援手?作者引用了个人权利绝对主义者的说法,即“新闻摄影记者首先是一个人,新闻摄影记者的责任首先是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新闻报道的责任则居于第二位。”科布勒还提示,编辑和记者往往会在此时强调此类新闻照片的信息属性,而读者们则未必认同这种做法。显然这是一个悖论性的问题,让我们思考在信息社会会背景下的社会道德标准,有利于新闻摄影记者对于自己职业责任的深度思考。由此,让我们不得不想起2005年中国新闻界出现的一个事件,即厦门一个年轻记者一直在雨中等待因马路积水导致人摔跤的照片,和由此引发的该记者道德素养的争论。在那场举国关注的讨论中,最后形成肯定记者职业素质和谴责他道德缺失的观点力量不相上下,说明这些观点的冲突今后还会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本书最重要和最精彩的部分,是第十七章关于报道摄影史的回顾。在此章节中,作者在回顾了报道摄影的技术和行业发展之后,很快进入关于摄影在推动社会历史进步中作用的探讨。作者举出了两个后来深刻影响报道摄影的人物——雅各布·里斯和刘易斯·海冈的事迹,来说明报道摄影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公器作用。作者指出,由里斯和海因创立的这一报道摄影理念,后来成为20世纪像多萝西·兰格和沃克·埃文思等一系列重要摄影师所遵循的方向,并因此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此一章节是本书最大的亮点,点出了报道摄影这一职业的灵魂所在。相当多的中国报道摄影师在进入这个行业后,兴趣的着眼点是技术、技巧和如何争取照片的市场化,反而对报道摄影的价值观念漠然视之,忘记了匡扶正义和抑恶扬善才是报道摄影的生命所在。本书在这些问题上的价值探讨,实际上一直悄悄渗透在各个章节的叙事之中,可以让读者在不经心的阅读中逐渐建构这一价值取向。各种各样的摄影教材很多,但许多仅止于技术层面的指导,缺少人文关怀的教养意识,相比之下,本书成为专业摄影人士的必读之物,其理由就不言自明了。
作者简介:
肯尼思·科布勒教授在旧金山州立大学教授新闻摄影课程,他是经典教科书《美国摄影教程》第7版和第8版的作者之一,还撰写了《如何拍摄朋友和陌生人》( HOWto Photograph Friends and Strangers)这本书 他所拍摄的关于年轻俄罗斯移的报道发表在儿童书 为生活:俄罗斯移民男孩的故事(L’Chaim The Story of aRussian émigré Boy)中他还发明了科布勒教授光罩,使得单反相机内置闪光灯发出的光线也可以变成反射光。 科布勒一直从事自由摄影师工作,他的作品发表在《新闻周刊》、《时代》、《商业周刊》、《旧金山商业》、《旧金山观察家报》以及其他各种媒体上他已经制作了7部独立视频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