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庞余亮《有的人》书写男人成长史:父亲不应只有“背影”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592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8-9 1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的人》  庞余亮   作家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近日推出了作家庞余亮的长篇新作《有的人》,并写出了该书最精炼的定义:一部中年人的妥协史,一个父亲的心灵成长史。

  21万字的长篇小说《有的人》,讲述了三流诗人彭三郎、白若君和陈皮的中年际遇。中了“诗歌之毒”的他们经历了激烈的青春之后,终于走入平缓的中年。彭三郎对父亲的恨似乎与生俱来,生活的内核全是父亲带来的梦魇,他的劣迹与暴力悬在彭三郎的脑海挥之不去。在对父亲的追思中,彭三郎写下了怀念父亲的散文并获得大奖。可没想到,大奖给三位诗人的命运,带来更多的戏剧性和荒诞感。从庸常生活中脱了轨的彭三郎甚至还失去了自己的名字……作家出版社编辑给予了该书很高的评价:父子关系,是近现代中外文学经久不衰的一个主题。本书立足当代生活,在书写一个诗人既庸常又时而闪光的一段人生过程中,把主人公被父亲阴影笼罩、心灵不胜重负的精神世界挖掘得很有深度。小说出自诗人之手,故而叙述力避平铺,以转换视角、人称等多种手法使小说跌宕多姿,是一部较有特色的作品。

  7月28日在北京单向空间举办了《有的人》新书分享会,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王干、《文艺报》文学评论部主任刘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大先及作者庞余亮畅谈对此书的感想。

  王干认为《有的人》是一部“很有嚼头儿”的作品,书中写了父子的关系、诗歌跟生活的关系、艺术跟社会的关系、人生跟家庭的关系,一方面内容指向现实,而另一方面它的小标题又“指向天空”,语意丰富,值得回味。

  做为庞余亮多年的好友,毕飞宇不吝真诚的夸赞,他认为《有的人》成功塑造了一个诗人形象,同时又是一部“完整的作品”——一方面是写作气息的完整,另一方面从语言的风格上看,小说前半部分完全是传统意义上写实主义的风格,后半部分又有很多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在一个小说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从读者的身份而言,毕飞宇认为《有的人》不仅仅探讨了父与子之类的关系,它还重点探讨了一个诗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一个诗人如何从现实的生活当中让自己慢慢成长出诗心,然后企图去完成他的诗,后来又因为现实生活里面的种种原因他企图抗争,然后这种抗争失败了,头破血流了,最后他自我选择了与生活的污化……“我觉得这个心路历程是惊心动魄的”毕飞宇评论说。

  刘大先形容这部小说的节奏仿佛“慢慢走着走着就是跑起来,跑着跑着慢慢飞起来”,从对日常生活无聊庸俗和乏味的叙事进入带着现代主义色彩魔幻式的节奏,小说中彭三郎血缘上的父亲实则非常无能,他同时也在寻找精神上的父亲,这个过程也是他成长的过程。主人公如何摆脱他的肉体上精神上的那些束缚,然后一步一步树立起自我,这个成长不是一定要决绝的反抗他的现实生活,而是说他在这个成熟的过程中跟生活达成一种妥协,这也引出我们当下经常提及的热点话题:我们这个时代还有没有可能进行一种精神生活,在物质生活之外还有没有诗和远方。

  刘颋认为《有的人》能够把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写作完美结合,离不开庞余亮诗人的身份。庞余亮在这样的一部关注生活和精神走向的作品当中,诗歌是他用来“结绳记事”的一大法宝,诗歌是他抵抗生活的平庸、抵抗向生活投降、抵抗坠落的一种力量支撑,他用诗歌在生活中打个结,在每一个地方打结,然后留存看住他的思想。

  庞余亮说,自己写这部小说的初衷就是讲述“男人的成长”,中国人每个儿子成长最大残酷的代价就是父亲之死,无论是怎么样的死,父亲一死男人绝对成熟。我们的作品中真正描述父子关系的很少,朱自清的《背影》我们总是看到父亲的背影,但是我们没有把父亲爬过站台的那个胖胖的身子扳过来、直面他、跟他对视,看看父亲的眼里有什么?如果只看到父亲的背影,男人永远也长不大,所以《有的人》就是一部“直面父亲”的小说。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3 02:59 , Processed in 0.965142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