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宣布,该中心与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确认了著名的东汉《燕然山铭》摩崖石刻所在。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官网公布的相关考古视频截图。 14日,记者联系了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姑茹玛。她告诉记者,发现的这块碑,碑文是古汉语,“我们初步解读,基本可以肯定这个碑是《燕然山铭》”。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官网公布的相关考古视频截图。 谈及该碑发现过程,她说:“这个碑文早就有,但是蒙古国那边解读不了。他们跟我们的蒙古史专家齐木德道尔吉联系已经有几年了,从2014年开始就跟我们联系了。当时我们从这十几个字推断,以为是唐代的东西,那个时候蒙古国那边读出来的只有十几个字。后来他们陆陆续续把碑文发过来,我们就基本断定应该是汉代的《燕然山铭》。” “今年夏天,齐木德道尔吉老师专门去实地做了拓片。现在已经解读出两百二十多个字,石碑上刻的总共有二百五十多个字。史书中记载的《燕然山铭》是两百九十多个字。虽然差几十个字,但所差的基本是古汉语中的助词,像‘盖’这种助词就没往上刻,而整个内容是一致的。”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官网公布的相关考古视频截图。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朝廷拜窦宪为车骑将军,率大军出塞,攻伐北匈奴。姑茹玛介绍,当时南匈奴也参加了这次战役。 如今,这篇勒石文章仍可在《后汉书•窦宪传》中找到。据记载,该文为班固所做,《后汉书》全篇收录。文章记载了此次战争的大致情况,重点记述了所获战果。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官网公布的相关考古视频截图。 史书载,汉军从朔方三路北袭,窦宪遣各部将及匈奴左谷蠡王等,率骑兵三万,战车万余,在稽落山大破北匈奴军队,前后俘获招抚匈奴部众二十万人,穷追北单于直至燕然山,大获全胜。窦宪等登上远离边塞的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脉),由班固撰写《封燕然山铭》文,刻石纪功,颂扬汉军战绩。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次战争后,北匈奴势力衰弱,但汉军及南匈奴对北匈奴的战争并未就此停止。永元二年(公元90年),南匈奴再击北匈奴。永元三年(公元91年),窦宪又派部将出兵北击,此后北匈奴向西远徙。史载“北单于逃走,不知所在”。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官网公布的相关考古视频截图。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朱玉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燕然刻石是史书记载的边塞纪功碑最早的源头,这次刻石纪功行为被后世继承下来,从而形成边塞纪功碑的传统,一直沿革到清朝。东汉时期多次汉匈战争中,永元元年战役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使匈奴离开了漠北高原,往西远遁。 事实上,被发现汉代石刻并非首次。朱玉麒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清代以来,陆陆续续在离杭爱山不远的新疆天山的东部,发现了汉人与匈奴战争之后留下来的石刻,有些距离燕然勒铭的时间只有四年。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官网公布的相关考古视频截图。 成语“燕然勒功”即出自此次战役后汉军将纪功文字刻在石上的行为,后世以此指建立或成就功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即借用该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