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不经意》:文章经意人无意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595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1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经意》 作者:杨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

在春风沉醉的晚上遛弯。自忖道,要是在山间地头上走走就好了。遛了一圈儿,回家,喝茶看书。案头乱糟糟地一堆新书,我寻思了一下,随后抽出杨葵的《不经意》——我这可就是“经意”了——读到《文人骄娇二气》,不禁莞尔。文章说,有人不明白为啥在阳台上吹吹风,就能让杨葵非常开心。阳台上吹风,杨葵开心,我在街上吹风,也不是不开心,就是有贪念,总想着景色幽佳之处。

但是读着《不经意》,心里杂七杂八的念头渐渐少了些。杨葵的文字,可以用一句古文形容,“风烟俱净”。巧的是,他在《春分·隐居》中提到了吴均。包括《与朱元思书》在内的三篇吴均的散文,历来被认为是最纯正的汉语作品。杨葵的文字算不算“纯正”,我不敢说,然而我很喜欢《不经意》,特别是“下辑”。

“上辑”延续他2012年出版的《西棒槌》,是读书笔记和人物速写,也好。由于职业的原因,这类文章我读得多,多少有些审美疲劳。“下辑”延续《东榔头》,写过日子的“不经意”的小事,短小精致,如落盘玑珠。杨葵在不同场合、不同文章里都表示过关于写作、文字的观点,一言概之,“干净规矩”。这是他在《过得去》里说的话。

先说说书名。现在的书名太长,动辄七八个字,甚至十多个字。中外文学史上留名的那些经典,名字很少有超过五个字的。文学编辑出身的杨葵,当然深谙这个道理,也在实践这个道理。这也属于“干净规矩”吧。而且他的书名,三个字居多,看着简单、寻常,却禁得住咂摸。

再说文字。单以《秋风·一人饮》举例,“要来就八月来,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八月一人饮,十月稻就来了。”是不是很典雅?苏州诗人车前子久居京城,他常写类似的散文。一定程度上,车前子把文字当积木,当实验品,翻来覆去地倒腾,想看看汉字的极限在哪儿。如果说车前子有先锋性,那杨葵就是循序渐进的稳健派。从他的七本文集就能看出来。前些年的集子,多是应媒体邀请而写,专栏气息盛。《不经意》是率性之作(里面很多文章亦见于报端,却非专栏或编辑给的作业),想写就写,没有字数要求,止于当止。人自由了,文字也就自然而然了。

“壶要小,杯要大,一壶一满杯,不再匀来匀去。一人饮,饮茶不饮席,饮茶不饮器,饮茶不饮人。”数十个字,用了多种修辞方式,读着却很顺,很熨帖,并无繁琐。此等功力,从古籍、阅历、勤写中来。

最后说内容。杨葵写听雨听风听琴,写读书习字喝茶,乍一看,都属于传统的文人雅事,但普通人不是也一样能做么。怕就怕没了这份“闲心”,更怕“闲心”变“闹心”。比如喝茶。有个讽刺的说法,“喝茶就喝茶,非要大谈茶文化。”《秋风·一人饮》写道,“茶越喝越贵,器越喝越繁,人越喝越事儿,喝茶变成了喝茶席。既为席,必有客,当初也求佳客、求幽坐、求清供、求无事,可是茶席美要共赏,人多起来,茶席变成了参观和社交。”社交是必要的,独处也是必要的。能独处的人,内心必须丰富。否则一个人待着,势必无聊。这其实涉及人的物化、社会过于商品化的大问题,杨葵并没深入,也算一种“当止则止”。我很赞同他的观点,“如果始终怀着开放的心态,对很多事情感兴趣,愿意为一些无用的事情投入,这就是闲情逸致。”

文章需要“经意”地去写,日子却应“不经意”地过。这也是一种人生哲学吧。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6 15:17 , Processed in 0.746732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