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娱乐综合] 《马戏之王》:千禧年后的好莱坞“歌舞复兴”

[复制链接]

 成长值: 3529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灰金v1_05紫铜v1_05绿银v3_05绿金v3_01紫铜v2_01紫银v1_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2-7 0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27年10月6日,[爵士歌手]上映。(文章来源为“看电影杂志APP”)

从这一天开始,电影正式进入有声时代。

菲茨杰拉德把这个时代称作“爵士时代”。

他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嘲讽的时代,一个放纵的时代”。

紧随爵士时代而来的,是波及全球的大萧条。

菲茨杰拉德关于黄金时代的梦,碎了一地。

当经济危机给人们的生活蒙上一层阴影,歌舞片成了他们得以暂时解忧的桃花源。

这种在亦真亦幻之间给予观众心灵慰藉的电影,诞生至今已近百年。

它既经历过一时无双的辉煌,也忍受过漫漫无涯的低谷。


▲华丽至极的[马戏之王],像一场以歌舞为馔的极乐之宴,让观众记起了歌舞片最好的时光

又或许我们此身正在千禧年后歌舞片最好的时光。

昨日的低迷

经历过黄金时代的歌舞片,像这地球上生长的花草树木一样,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死去”。


▲从图表中可以很明显看出,从50年代到80年代,好莱坞每年制作的歌舞片数量总体趋势一致在下降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1948年曾经轰动一时的“派拉蒙法案”。

判决结果裁定,美国电影制片厂不得拥有自己的院线和要求影院对自己公司的影片独家包销。

在此之前,大部分好莱坞制片公司在投资和发展自己的院线时,普遍采取的是“卖片花”的方式。

放映商如果要购买某家制片公司的影片,就必须连带买下这家公司该年计划完成的其它影片,即使有些是没有试映过的。


▲譬如放映商想要买下[乱世佳人],就需要在额外购买米高梅当年出品的其他影片,而众所周知,黄金时代米高梅素来以歌舞片著称

这部分额外需要购买的影片,主要以歌舞片为主,“卖片花”的发行方式无形中给影片票房带来一定的保证。

但旨在反垄断的“派拉蒙法案”一出,制片厂无法再以捆绑销售的形式售出自家影片,首当其冲收到影响的就是歌舞片了。

另一个导致歌舞片走势低迷的原因是好莱坞明星制度的衰落。

在传统好莱坞制片厂明星制度下,演员一旦与某家制片厂签约,就意味着未经制片厂允许,不得擅自为其他公司拍摄影片。


▲这里又要提到和华纳打官司的贝蒂·戴维斯,因为曾经自请为雷电华拍摄[人生的枷锁],贝蒂在华纳势力干预下错失奥斯卡提名

整包式的明星制度使制片公司有权力要求旗下演员练习演唱和舞蹈,以便出演公司所拍摄的歌舞片。

但进入50年代,一种更为自由的明星经纪方式开始兴起。

演员们纷纷与经纪人或代理经纪公司签约,在其牵线下参演独立制作影片,而不必再忍受制片厂的终身制合约。


▲依旧是贝蒂·戴维斯所说,歌舞片限制了她在演技上有所发展

除此之外,50年代电视机在美国家庭的普及、在披头士等音乐人带动下的流行音乐发展,一定程度上都对歌舞片造成影响。

多种原因的作用下,歌舞片走向低谷,也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在大趋势的影响之下,即使是[杜立德医生]这样脍炙人口的经典歌舞片,在当时也遭遇了票房滑铁卢


▲[星星星]号称是[音乐之声]原班人马回归打造,但即使是歌舞片女王朱莉·安德鲁斯也难以带动观众走进影院


▲[长征万宝山]大概是观众能听到年轻的东木开嗓的唯一机会了

今日的复兴

进入千禧年之后,好莱坞歌舞片似乎重新找回了一丝过往的光辉。

首先是百老汇三大长寿音乐剧被接连搬上大银幕。

巴兹·鲁赫曼执导的[红磨坊]为千禧年的歌舞片开了个好头。

故事延续了经典好莱坞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歌女与穷小子一见钟情模式,妮可和伊万的加盟也为影片带来票房保证。

这部投资500万美元的歌舞片,最终收获全球票房将近2亿,赚得盆满钵满,对于后来者而言,无疑是一颗强大的定心丸。


▲妮可在片中一袭红裙好似烈焰,带着歌舞片的这把“火”,从戛纳蔓延到奥斯卡,也点亮了属于歌舞片的新纪元


▲此后罗伯·马歇尔执导电影版[芝加哥],Cell Block Tango一出,就在告诉观众,那个沾满金粉与罪恶的“黄金时代”又苏醒了


▲再后来的[歌剧魅影]里,苏格兰男星杰拉德·巴特勒的深情,为这出兼具浪漫与悲情的经典音乐剧赋予全新的生命力

有一种说法,歌舞片捕捉到了舞台上最光芒万丈的瞬间。

[理发师陶德]、[妈妈咪呀]、[悲惨世界]等等百老汇或伦敦西区的重量级剧目,都在大银幕上重新“活”了过来。


▲既然说到了[悲惨世界],当然就不能不提当年休叔的冉阿让

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悲惨世界]剧组全员演唱的一段One Day More,即使今天拿出来重听依然能让人热血激荡↓

0:00

如果说千禧年后的好莱坞歌舞片两分天下,与百老汇“势力”分庭抗礼的,一定要说迪士尼了。

歌舞一直以来都是迪士尼动画电影的保留项目之一,特别是近10年,说迪宝宝扛起复兴歌舞片的大旗,一点都不为过。

一边是迪士尼在动画电影中增加歌舞部分的比重。

除了让歌舞部分发挥推动影片叙事的重要功能之外,创作者还有意识的让歌舞成为凸显价值观的符号。


▲一曲Let It Go火遍全球,其中暗含的LGBT平权意味,也是影迷格外推崇迪士尼动画电影[冰雪奇缘]的原因之一

[马戏之王]中的主打热门曲目This Is Me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难预见这首歌很有可能在今年的奥斯卡上复制Let It Go的成功。

另一边号称“版权狂魔”的迪士尼,自然不会放过千禧年后歌舞片复兴这股小东风,把压箱底的旧宝贝重新拿出来“招摇过市”一番。

这就不得不提迪士尼将以往动画电影改编为真人版歌舞片了。


▲去年一部[美女与野兽]真人版,荣登北美年度票房榜第二名,多少超级英雄,竟然没“打过”爱看书的文艺女孩贝尔

在百老汇和迪士尼两大势力之外,依然有不少实力不俗、专攻歌舞题材的电影人,不断寻找歌舞片新的闪光点。

爱尔兰导演兼音乐人约翰·卡尼,凭借[曾经]、[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和[初恋这首情歌]三部都市民谣歌舞片,在最近十年积累了不少忠实影迷。


▲[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中弹着吉他唱着小情歌的KK,完全满足了陷于都市泥淖的我们,对于“诗和远方”的幻想

再来说另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达米恩·查泽雷。

一部[爱乐之城],足以让那些断言“歌舞片已死”的人马上闭嘴。


▲这座[爱乐之城],有歌舞片黄金时代久违的纯真与美好

明日未可知

歌舞片之所以能够被观众喜爱,是因为它建造了一个乌托邦。

诚如[马戏之王]中的巴纳姆马戏团,给了那些在现实中被轻视、被嘲笑、被误解的人,一个能在聚光灯下挺起胸膛的舞台。



▲巴纳姆说“最崇高的艺术是让人幸福的艺术”,歌舞片正是如此

数数即将上映的重量级影片,不难发现歌舞片不在少数。

[妈妈咪呀2:再次出发]、[欢乐满人间2]、[冰雪奇缘2]、真人版[阿拉丁]、[魔法坏女巫]……

歌舞片曾经“最好的时光”,已然封存于好莱坞黄金时代,有些遗憾,那个时代,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万幸的是,属于歌舞片未来的光辉岁月,或许同样值得我们带着期许,静候它的到来。

或者其实它已经到来。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7-7 07:27 , Processed in 0.603869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