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中国诗歌通史》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绿铜v3_05绿银v3_05绿金v3_01紫铜v1_05紫银v1_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诗歌通史》书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诗歌通史》,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据介绍,由首都师范大学赵敏俐、吴思敬教授主持,国内10余位著名学者参加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诗歌通史”,经过近8年的精心结撰,2012年6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成果共计11卷,分别是先秦卷、汉代卷、魏晋南北朝卷、唐五代卷、宋代卷、辽金元卷、明代卷、清代卷、现代卷、当代卷和少数民族卷,每卷70多万字,总字数817万。它贯通古今,包容汉民族诗歌和各少数民族诗歌,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国诗歌通史”,它的研究和完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

  该通史叙述的范围包括古今中国各民族所有诗歌文体,综合展现了中华民族诗歌的总体风貌,其中又有以下几点最富创新意义。

  第一、该通史以汉民族诗歌为主体,兼顾历史上各少数民族诗歌,从多民族融合的角度探讨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内在规律。第二、该通史采取广义的诗歌概念,包容汉语诗歌中的诗、词、曲,少数民族的史诗、抒情诗、宗教祭祀诗等各类诗体,并以其发展变化为经,全面展示了中国诗歌体式的丰富多样。第三、打通古今诗歌界限,建立古今贯通的诗歌史观。第四、站在世界文化的立场上揭示中国诗歌的艺术本质,阐释其民族文化特征。第五、在坚持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发挥每一位撰写者的特长,在充分吸收学界最新学术成果的前提下突出学术个性,开掘新的研究领域,在诸多诗歌史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新见。

  在以上五点基础之上,该通史建立了一个以“通”字为标志的诗歌史观。其要义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通古今之变”,第二是“观中西之别”。所谓“通古今之变”,是指打通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断限,打通汉民族诗歌与少数民族诗歌的界域。所谓“观中西之别”,是指立足于21世纪世界文化格局的史家“通识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9 18:37 , Processed in 1.397581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