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其他书籍] 《世界民居》作者:[日] 布野修司【PDF】

[复制链接]

区版勋章 - 区版勋章

灰铜v1_05蓝铜v2_05蓝铜v1_05紫银v2_04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紫铜v1_05绿铜v3_05紫银v1_02蓝银v1_05绿银v3_05绿金v3_05宝血灵晶红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8-1 0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界民居》

作者:[日] 布野修司 编 胡惠琴 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年4月

内容简介
  《世界住居》是以P·奥利弗的《世界乡土百科事典》为底本,选取了100多例世界各地有代表性的住居,加入了多年从事亚洲、非洲地域研究的日本年轻学者们的鲜活实例手稿,使《世界住居》不仅丰富而且生动。

  《世界住居》不仅仅是罗列实例,在空间上分别对世界6大洲进行了概述,并以“专题”和“讲座”的形式插入,从各个角度切入,使读者能多方面地了解住宅的起源、发生与发展。内容从住居的构成,行为与场所,外部与内部,布局的意义,前与后、表与里、上与下、中心与边缘的方位观,双分观,宇宙观,接近空间学等深层次的住居学理论,到人体尺寸与住居,装饰与住居,灾害与住居,家庭与住居的具体展开,以及世界的厨房,世界的厕所,洗浴的世界史等广泛涉猎,并且还加入了诸如“解读聚落的设计”等知识性的内容。是一本具有理论价值又有丰满实例的住居学最佳读本。

  总之《世界住居》的住宅研究已超越以往狭隘的视角――就物理性而论述,而是拓宽为更广阔的文化田野。

  “住宅”一般是指物理性的容器,而“住居”包括了居住行为、居住文化(宗教信仰、家长制、民俗)、家庭构成、生活方式等内容。将住宅和居住文化结合起来的住居学是日本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学科。

作者简介

  布野修司,滋贺县立大学大学院环境科学研究科,环境规划学专攻。1949年出生于岛根县松江市。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毕业,先后任东京大学助教、东洋大学讲师,京都大学助教及现职。自1979年以来一直围绕着亚洲地域的城市建筑的主题展开现场调查,其《印尼居住环境的变迁及其整治手法的研究――居住规划论方法论的考察》获日本建筑学会奖(1991年)。任日本建筑学会亚洲建筑交流会委员会委员长。 主要著作:《甘榜(马来村)的世界》,《战后建筑的末日》,《住居的梦和梦的住居――亚洲住居论》,《废墟和临建――建筑的亚洲》,《裸的建筑师――都会建筑师论序说》,《亚洲城市建筑史》(编著),《近代世界体系和殖民城市》(编著),《活的住居――东南亚建筑人类学》(共译著),《植入的城市――英国殖民城市的形成》(共译著)等。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31 23:32 , Processed in 0.718312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