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5月17日电 衣食起居、情感陪伴、医疗看护……随着智能社会的加速到来,机器人已经从“工具”逐步进化成为“亲密伙伴”。正在此间召开的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智能经济人才峰会上,一批智能机器人构建出堪比科幻电影的未来生活。 机器人“管家”:细心体贴、照顾周到 早晨,主人被叮叮当当的古筝曲温柔唤醒后,对着床头柜上的“全息智能管家”说一声“开窗”,窗帘就缓缓地拉开。这时,走廊的灯亮起,提醒主人去洗漱上班,一路上,温柔的语音为主人读报,政治、金融,都是主人最关心的消息。 这个“管家”是一个日本动画风格的美少女,具有面部识别功能,不仅能在接到主人命令后,开灯、开电视、开空调,还能跟主人互动聊天。最为酷炫的是,作为全息产品,“管家”的影像真实立体,清晰度高。 伸个懒腰起床,在“健康镜”前拍个大头照,再伸出舌头,让它记录下舌苔的样子,经过系统快速的分析判断,这位家庭医生就能准确汇报身体状况,还会温馨地给出调理方案。“健康镜”既是医生又是生活百事通,报出的室内空气质量指数包含老百姓最关心的的甲醛和PM2.5含量,出门前还能让它显示室外天气情况、温度、湿度等出行信息。 想要来点牛奶麦片吃顿早餐也不算难,一款七轴双臂机器人正在厨房里静静等待。七轴双臂机器人每条手臂有七个关节,灵活流畅,能够真实模拟人类手臂的绝大多数动作…… 这是机器人为我们构建的未来的家庭生活雏形。“许多技术已经处于突破前夜,已经具备智能化发展的基本条件,机器人作为一个平台性的技术,把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数字化整体集成到了一起。”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曲道奎表示,机器人必将改变未来的生活方式。 机器人“伙伴”:有个性、懂感情 “云朵,给个抱抱!”有着白色圆滑外形、顶着大脑袋的机器人“云朵”缓缓张开手臂,面部显示屏上出现了一颗爱心。“云朵”还能够根据听到的指示为人引路、表演唱歌跳舞。 有着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YOBY则展现出了更多的“个性”。“YOBY,你肚子饿了怎么办?”“电池是我最好的食物”“YOBY,给我讲一个冷笑话”“好的,从前……” 这个从北京来的机器人反应灵敏,能够对人类朋友的问题对答如流,还会撒娇、“卖萌”、伤心、生气。当批评它时,它会生气地扭过头,用身子背对着人说“不跟你玩了”;凭借着对触感和热度的反应,摸摸它的头或者挠挠它的脖子,它的表情马上会“多云转晴”,露出害羞和欣喜,还会在眼睛里显示几个浪漫跳动的爱心。 工作人员介绍,语音识别是人工智能领域最为成熟的技术之一,能够实现初步“人机交流”。在未来,这一类机器人除了能够陪你“唠嗑”、为你解闷,还能够成为翻译员、医院导诊,甚至能够成为家庭管家、私人助理。 “机器人陪你聊天,实现听、说、读、写、译,这些都已经成为现实,人工智能正在走入寻常百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说。 科技观察家、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介绍,目前已有能够识别、理解和响应26种人类感情的软件。“目前机器人能够识别和理解26种人类面部细微变化所代表的感情,这就意味着机器人与人之间将能够建立起感情纽带。” 机器人“看护”:腿脚不便也能随“心”而动 居家养老陪护是当前智能生活机器人最广的应用领域之一,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即使独自在家,也可以应对一些基本生活需求。
智能移乘护理机器人能帮助下肢失能或者力量退化的人群,在室内不同生活设施之间移动。通过声源定位、体感识别等手段,它轻轻地将老人“抱起”,放在自己“怀抱”中的座椅上,再按照自主规划的路径到达老人要去的另一地点,“行走”过程中还会回避障碍物,给老人安全和舒适的体验。 但用意念与机器人交流,才真正体现了什么是“脑洞”大开的“黑科技”。在模拟的老年人居住房间里,一个戴着特制头套的人似乎在对着眼前的床“发功”,不一会床板向两侧移开了,然后又慢慢向中间收回。“正是这个‘收集’脑电波的头套,使人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建立起来,只要集中意识、专注地想要实现的动作,脑海中的想法就会变成现实。”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桑凌峰介绍。 据了解,日后这个“意念收集机器人”还能和家庭常用器具联动,即使是四肢无法行动的中风或者偏瘫病人,只要意识清楚就可以完成家庭用具的简单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