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关于本源的思辨似乎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人类。关于生命的定义,关于人工智能的探讨,关于机器是否具有人格,这已经变为越来越难以说明的问题,未来机器人会替代人类吗? 在我们进一步探讨关于人工智能的话题之前,你应该先熟悉一些关于人工智能你一定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关于人工智能你不得不知道的几件事。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 AI。它是研究和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统一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简言之,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图灵测试:由艾伦·麦席森·图灵发明,指测试者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进行多次提问后,如果有超过 30%的提问者不能确定出被提问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图灵测试的核心其实不是“计算机能否和人对话”,而是“计算机能否在智力行为上表现得和人无法区分”。 Tips:2014 年 6 月 8 日,一个人工智能程序(尤金·古斯特曼)成功让人类相信它是一个 13 岁的男孩,成为有史以来首台通过图灵测试的计算机。
恐怖谷理论:这是一个关于人类对机器人和非人类物体的感觉的假设。它在 1969 年由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昌弘提出假设,当机器人与人类相像超过 95%的时候。由于机器人与人类在外表﹑动作上都相当相似,所以人类亦会对机器人产生正面的情感。直至到了一个特定程度,他们的反应便会突然变得极之反感。哪怕机器人与人类有一点点的差别,都会显得非常显眼刺目,让整个机器人显得非常僵硬恐怖,让人有面对行尸走肉的感觉。人形玩具或机器人的仿真度越高人们越有好感,但当超过一个临界点时,这种好感度会突然降低,越像人越反感恐惧,直至谷底,称之为恐怖谷。可是,当机器人的外表和动作和人类的相似度继续上升的时候,人类对他们的情感反应亦会变回正面,贴近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移情作用。 原因来源有几个,一是源于高仿真形态下真假的不确定带来的不安。仿真度很低,人们不怕,因为知道那是假的,仿真度高到一定程度,人们有时候就不确定真假,把真人当假人,把假人当真人,都会吓到人。另外,源于一种威胁感。和人类如此相似却非人类,会让人觉得会遭到潜在的威胁。 另一个可能性是,病患者与尸体跟一些类人机器人有很多视觉上的畸形相似,引出观察者同样的惊慌和情绪剧变。这种反应在机器人的情况上比尸体会更糟,因为人们能轻易明白自己对尸体厌恶感觉的原因,但却无法清楚了解自己为何对机器人产生这种厌恶。行为上的畸形包括疾病的行为特征、神经学上的状态甚或精神上的机能障碍,再次唤起观察者严重的负面情绪。 但无论如何,很多机器人制造都会刻意规避机器人外貌太过人格化,以求避免跌入“恐怖谷陷阱”。 有人说,机器人与人类最大的差别,就是连续型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的区分。机器人可以轻而易举完成人脑所不能的复杂运算,但是机器人无法独立制作出一首动听的曲目,一副优雅的绘画,人类在情感世界的体会与感受可以具象到艺术领域,但是机器人却不行 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学习是一个累积的过程,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积累经验,但是人类却可以有“灵感乍现”或者“顿悟”的体验。总的来说,在情感与精神领域的独特感受,是机器人无法模拟和亲自经历的。 但是谁又能说这一切都会保持永恒呢? 有时候我们把人类定义为机械生物的造物主,可有没有想过在机器人眼中的我们是怎样的存在呢? 假如多年以后,世界上出现了一个跟你一模一样,继承了你的声音,所有记忆,小动作的机器人,你又如何能够证明你自己,是你自己呢?就像泰戈尔的诗写的那样: 创造的神秘,有如夜间的黑暗,是伟大的。而知识的幻影,不过如晨间之物。
注:图片、理论均来源于网络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