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娱乐综合] 《你说的都对》:颠覆表达预示着知识的跨界与无界

[复制链接]

 成长值: 15390

灰铜v1_05绿铜v3_04灰金v1_05绿银v3_04绿金v3_01紫铜v2_01紫铜v1_05紫银v1_01灰铜v3_01绿金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爱情,是一门学问。“学问”的关键在于“学”,亦即,知识。从古至今,关于爱情的记载数不胜数,包含了恋爱的方式与方法,就像“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等武功秘籍,隐藏着诸多“学问”。然而,至于当下,特别是现代都市,爱情成为了一个“奢侈品”,考验着我们的情商与智商。这或许是,知识介入爱情的最好例证。有意思的是,由优酷独播的全网首档脑性时代知识偶像问答真人秀《你说的都对》在第四期时,专门讨论了“知识”与“恋爱”的关系,并形成了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话题。换而言之,《你说的都对》是以各类别的知识大神,以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谈恋爱的问题,从而引导人作出正确的判断,早日摆脱单身。

由蔡康永主持,“二次元写作者”梁边妖、“千金神探”黄荻钧、年仅20岁的NASA研究员陈锴杰、“百科战神”刘也行、“金融怪才”杨奇函以及再次回归的认知心理学博士华沙参与,新晋小花沈梦辰、靳梦佳坐镇的《你说的都对》,在第四期中,为观众开了一门“恋爱课”。但是,这“恋爱”的成分,有了不同角度的解读。又或者说,“恋爱”背后藏着“知识”的力量,而人是在“知识”的层面上对异性作出的不同的反映。就像蔡康永一开始就让他们八个人互投,勾选自己心仪的对象。当然,这种“预判断”是历经大脑选择后的慎重决定,考虑这异性自身的条件与喜好。如此,也体现出来“知识”本身的性质,知识是内化的,有了知识后,情感判断则会更为准确。

《你说的都对》的“骨架”是一个个“说”的人。作为“骨架”,该节目中的小花与知识大神都各具特色,以至于,谈论问题的方式就有了新颖的角度。以“一见钟情”来说,刘也行认为它“是人体内激素产生的应激反应,见到中意的异性时,人首先产生的冲动是交配或战斗冲动,之后才会产生结对冲动。”但是在于女性嘉宾进一步探索时,他颇具见解地指出,“一闻钟情”相比于“一见钟情”更为准确,因为“科学家发现其中有一种分子叫雄甾醇,女生闻后,现已确认会有心动的感觉。”然而,黄荻钧根据研究数据,分析认为“一见钟情”是见面前30秒与4分钟时对对方的外在形象和言谈举止进行印象判断。这种解读,明显是依托于知识,更依托于个人融于心后的见解。

从表面上看,《你说的都对》中产生的“如何辨别真爱”“男性更青睐年轻女性吗?”等话题所进行的圆桌式的交流与探讨,似乎在以各个学科,惊奇的角度对“恋爱”与“知识”进行有趣的剖析,带来知识狂欢。但实际上,主持人与嘉宾们站在自己知识领域内所延伸的“恋爱”问题,既有追寻其本质的传统探析,又有以未来眼光,表达“恋爱”与人工智能的关系,进而延伸到人的精神追求等,是一次“全门类”的“恋爱”哲学的交流。只不过,这种交流,在解读时更具幽默感。换言之,《你说的都对》中的“说”与“对”就已经暗示了他们“知识大神“的身份,也表达了敢言,勇言的快感,是一次依托于知识的文化娱乐消费。如此,“恋爱”就不再是“恋爱”,而是文化了。

英国文化人类学奠基人泰勒在其代表作《原始文化》中写道: “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你说的都对》则是一次“能力”和“习惯”的颠覆性表达,预示着知识的跨界与无界。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30 18:13 , Processed in 0.972575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