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太震撼!原来山西还有这么一处古老而神奇的美景… [打印本页]

作者: KIMET    时间: 2019-4-23 18:02
标题: 太震撼!原来山西还有这么一处古老而神奇的美景…


长城古韵
山西境内的长城遗迹很多。从兴县西北部的黄河东岸开始,沿管涔山和恒山山脉向河北方向延伸,蜿蜒的古长城和矗立的烽火台,依旧饱含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蚀痕,横亘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向世人昭告着那已经远逝的昔日烟云。


山西有同时代的长城总长度累计3500多公里,属长城分布较多的省份之一。山西境内的长城,承载着太多山西的历史信息和社会人文信息。山西境内最早的长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69年三家分晋之后。现存较完整的城墙和遗迹有1500多公里。山西长城遗迹按朝代可分为战国长城、东魏长城、北齐长城、北周长城、隋城、宋长城、明长城、清长城,但以明长城修筑规模最大,前后共修筑了154年。作为当时拱卫京都的屏障,明长城分外长城和内长城,外长城约450公里,由河北省怀安县延入晋北的天镇县,向西再向西南,经阳高、大同新荣区、左云、右玉、平鲁、偏关,直达黄河东岸;内长城约400公里,由河北省涞源县延入灵丘县,向西再向西北,经繁峙、浑源、应县、山阴、代县、原平、宁武、神池、朔州朔城区,至偏关白羊岭(古称丫角山)与外长城会合。另外还有沿黄河修筑的从偏关老牛湾到河曲县石梯子的长城,沿太行山脊修筑的始于灵丘县牛邦口经五台、盂县、平定、昔阳、和顺、左权至黎城东阳关的长城。山西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一些长城关隘如著名的“外三关”偏关、宁武关、雁门关,就全部在山西境内,而平型关、娘子关更是闻名遐迩。


作为战争的遗迹,长城和关隘,在山西这块苍茫的土地上,已经变成一份独特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战争文化的珍贵实物。
偏关长城




偏关是山西省长城里程最长的县,即山西第一,全国第二(仅次于河北省赤城县),属于山西省忻州市管辖。明长城,有二边、三边、四边、内边、黄河边五道,全长约450里。明朝建立后,为有效防御北元南侵,举全国之力大规模修筑 长城,并将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御区,分别驻有重兵,称为九边或九镇。其中,太原镇总兵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到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驻偏关达114年之久。偏关现存的明长城长度为90公里,约占全省总数的九分之一。明长城分为内长城与外长城,外长城建堡多座,最重要的有:桦林堡、老牛湾堡、滑石涧堡、草垛山堡、寺埝堡、水泉堡、五眼井堡、柏杨岭堡等。内长城在偏关境内60多里,全为紫色泥土筑就,被喻为"紫塞"。内长城上有内三关、外三关之分,偏头关、雁门关、宁武关属外三关。


为明代万里长城山西段至关重要的桥头堡;同时,偏关也是山西省境内外长城交汇的唯一县份,外长城从朔州市平鲁区东行至偏关境内,于柏杨岭好汉山堡与从神池境内北进偏关的内长城交汇,形成一个"丫"状衔接点,所以柏杨岭交汇处被形象地称为"丫角山"。丫角山既是九边重镇太原镇和大同镇的交接处,又是起于北京八达岭,穿越北京、河北、山西三省市的内长城的终点站。


偏关五道长城,沿线建堡29座,烽墩300余台,可谓烽堠林立、堡寨相望、营垒棋布,形成主辅呼应、纵深接应、梯次照应的坚强防御体系,构成明朝中叶山西北部固若金汤的人工屏障。其中三边和四边,在"隆庆议和"(公元1570年冬)后渐渐失去防御作用,毁于明末。此外,偏关还有走向与二边基本一致的北魏长城,走向与内边基本一致的北齐长城。这两道长城,如今仅剩下遗址了。
偏关老牛湾


老牛湾堡,位于山西偏关县万家寨镇。有黄河入晋第一村、天下长城第一墩,一唱雄鸡闻三县的美誉。黄河之水出河套至此拐弯流经深山峡谷奔腾南下,古长城至此逶迤东去。老牛湾三面环水,一面连山,呈牛头形状。各种石头建筑根据地势而建,石窑石屋比肩而居,石墙石院随形而就;石碾石磨,石杵石臼随处可见;石人石马、石仓石柜触手可得。这座用石头堆砌而成的古村落,用它最为古朴和宁静的一面静待着世人的光临。




老牛湾村有黄河经过,也有长城莅临,有大河奔流的壮丽景观,也是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是人文历史和自然遗迹完美融合之处。“九曲黄河十八弯,神牛开河到偏关,明灯一亮受惊吓,转身犁出个老牛湾。”这是当地人创作的朗朗上口的打油诗。


长城是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她犹如一条巨龙蜿蜒起伏于中国北方辽阔的山川大地万余华里。一九八七年被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黄河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被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母亲河。世上沧桑几千年,黄河、长城承载了中华民族多少荣辱、兴衰、苦难与骄傲,寄托了多少理想与希望。黄河、长城这两大古代文明的交汇点——老牛湾堡更有多少奥秘、奇迹等待人们去探寻、揭秘。






欢迎光临 (http://zas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